野色随墟落,江皋烟景饶。
远村明晚烧,高岸没春潮。
览镜芳年去,援毫藻思销。
琴书苦行役,不敢问渔樵。
野色随墟落,江皋烟景饶。
远村明晚烧,高岸没春潮。
览镜芳年去,援毫藻思销。
琴书苦行役,不敢问渔樵。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时分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野色随墟落”,以自然之色随着村落的轮廓缓缓展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江皋烟景饶”一句,点明了地点在江边,烟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远村明晚烧,高岸没春潮。”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远处村庄的炊烟与近处江岸被春潮淹没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览镜芳年去,援毫藻思销。”诗人通过镜子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已逝,拿起笔墨,却感到灵感消散,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琴书苦行役,不敢问渔樵。”诗人自述在忙碌的生活中,即使喜爱琴棋书画,也无法摆脱奔波劳碌,甚至不敢向渔夫樵夫这样的隐士询问生活的真谛,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向往自由的心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国步多艰,民心靡定,诚吾隐忧。
叹浙民转徙,怨寒嗟暑,荆襄死守,阅岁经秋。
虏未易支,人将相食,识者深为社稷羞。
当今亟,出陈大谏,箸借留候。
□□迂阔为谋。
天下士如何可籍收。
况君能尧舜,臣皆稷契,世逢汤武,业比伊周。
政不必新,贯仍宜旧,莫与秀才做尽休。
吾元老,广四门贤路,一柱中流。
我善观梅,识梅妙处,舍我其谁。
待裁冰翦雪,已无足道,凝酥弄粉,愈不为奇。
枉费心神,巡檐索笑,点检南枝并北枝。
梅应道,似这般题品,未是相知。
分明有个端倪。
遮莫把人间凡眼窥。
那精神全在,半含蕊处,风流全在,未有香时。
万木丛边,两三点白,此是生生化化机。
花开也,又怎生消得,个样词儿。
阊阖初开,羽葆来从,斗畔天南。
看长身玉立,精神耿耿,风姿冰冷,琼佩珊珊。
政数龚黄,才称屈宋,君合居其伯仲间。
犹堪庆,早恩沾令子,新著朝冠。
东园。
未即开藩。
且乡曲吾曹共往还。
向棋边几见,烂柯樵客,琴中时写,流水高山。
野鹤立阶,灵龟支坐,修竹梅花伴岁寒。
荣华事,有传家从橐,立上清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