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名为《送段守之归东阳并寄窦司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山水景物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思念。
“山水引归路”一句,简洁明快地描绘出了朋友返回东阳的路径,同时也勾勒出山水间那曲折的归途。"陆郎从此谙"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或寄托。
接下来的“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秋天的茶叶因露水而更加鲜美,而寒冷的菊花则在霜冻中散发出特别的清香。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的珍视。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一段,则是对建筑与自然融合之美的描写。这里的“台”、“楼”,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划分,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乌龙岭和白雁潭,都像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风景,既有雄伟壮丽的一面,也有柔美静谧的一面。
最后,“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沈公可能是诗人的尊称,而“如借问”,意味着即便是通过他人之口询问,也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关切。"心在浙河南",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所系,是对朋友、对故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留恋。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悠长,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渊明柳,太白松,九江千载生清风。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
琵琶亭,香炉峰。
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
青山白云负轻策,落霞秋水浮孤蓬。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