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赵教授·其二》
《次韵赵教授·其二》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携孥西垒复东城,触处千愁百恨生。

如许尧民艰粒食,未应汉法废常平。

爱君长策三农重,泥古迂儒一芥轻。

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

(0)
注释
携孥:带着家人。
西垒:西部的军事要塞。
东城:东部的城市。
触处:到处。
千愁百恨:无数的忧愁和悲愤。
尧民:古代贤明的君主尧。
艰粒食:艰难获取食物。
汉法:汉代的法律。
废常平:废弃常平仓制度。
长策:长远的策略。
三农:农业、农事、农民。
迂儒:拘泥于旧规矩的儒者。
一芥轻:视如草芥,不重视。
会略:善于策划。
文移:文书处理。
陈廪:积压的仓库。
骨肉:亲人。
皇情:皇帝的情感。
翻译
带着家人从西垒迁移到东城,处处引发无尽的忧愁和悲愤。
像尧民那样艰难地谋取口粮,汉朝的法律不应该废弃常平仓制度。
我赞赏你长期关注农业的重要,但那些拘泥于旧规的迂腐之人却对此毫不在意。
你的策略能够扭转文书积压的局面,让仓库物资得以流通,一时之间,连亲朋也感到安慰,满足了皇帝的情感需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次韵赵教授(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赵教授倡导的政策的赞赏。首句“携孥西垒复东城”描绘了诗人带着家人在城乡之间奔波的场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接着,“触处千愁百恨生”进一步渲染了愁苦的情绪。

诗人提到“如许尧民艰粒食”,意指百姓粮食短缺,生活艰难,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批评“未应汉法废常平”,认为不应废除传统的常平仓制度,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里,诗人对赵教授的政策提出了肯定,认为他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爱君长策三农重”直接赞扬了赵教授的长远眼光和对农业的重视,而“泥古迂儒一芥轻”则批评那些拘泥于传统、忽视实际问题的人。最后两句“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则描绘了赵教授的策略能够及时解决粮食问题,使得一时之间家人和百姓都能得到安慰,体现了他的政绩和皇帝的欣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赵教授明智政策的肯定,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秋霖大作兼疾风竟日感赋三首有引·其三

何意抱关者,翻操造物权。

剖藩方远险,疏滞得防川。

顺水行无事,康居乃重迁。

未论关禁弛,且幸已图全。

(0)

貤恩初下感赋四首·其四

椿萱成隔世,薄命久荒丘。

菽水欢难足,糟糠愿未酬。

存亡空有恨,俯仰不须愁。

操作还荆布,蘋蘩尚可修。

(0)

雨中答慰林茂才

海上多梅雨,途中滞客衣。

雾当松径合,寒共佛灯微。

骨肉经时别,山川几梦归。

登楼闻作赋,怜尔谬相依。

(0)

周吴华为刻拙稿先示数篇赋答二首·其一

十载风尘客,谈诗每避人。

喜心宁见猎,寡和觉情亲。

案牍元多暇,宫墙况近邻。

羊何欣有托,空自愧阳春。

(0)

晦翁岩四首有引·其三

龙山读书处,镌石在云门。

避地迹偏远,得师道愈尊。

斯文应未丧,家学赖常存。

杖屦来从者,衣冠有裔孙。

(0)

宿江山客舍

信宿江山道,清泠涧水滨。

川原多胜概,漂泊自风尘。

暂豁登楼目,因惭报主身。

灯前对儿女,何日是归人。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