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贫无裤着,门设亦无扃。
门设从风入,无扃待月明。
人情云愈薄,世态昼长冥。
惟有东流水,可以观我生。
僧贫无裤着,门设亦无扃。
门设从风入,无扃待月明。
人情云愈薄,世态昼长冥。
惟有东流水,可以观我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境遇,以及对世俗人情的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清贫,以及面对外界的坦然与超脱。
首句“僧贫无裤着”,开门见山地描述了僧人物质条件的匮乏,连基本的衣物都无法拥有,突显出生活的艰辛。接着,“门设亦无扃”进一步说明了僧人住所的简陋,连门锁都没有,象征着对外界的开放与接纳,同时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门设从风入,无扃待月明”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随性与自在的生活态度。门虽设而无锁,任由风吹开,等待月明时分,既体现了僧人对自然的顺应,也寓意着心灵的自由与光明。
“人情云愈薄,世态昼长冥”则转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白天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而黑暗。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最后,“惟有东流水,可以观我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只有如东流不息的河水,才能映照出生命的真实与纯粹。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呼唤,希望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片宁静与自我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僧人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环境、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人情世故的批判,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荒城古木枝多枯,飞禽嗷嗷朝哺雏。
枝倾巢覆雏坠地,乌鸢下啄更相呼。
阳和发生均孕育,鸟兽有情知不足。
枝危巢小风雨多,未容长成已先覆。
灵枝珍木满上林,凤巢阿阁重且深。
尔今所托非本地,乌鸢何得同尔心。
二月韶春半,三空霁景初。
献来应有受,灭尽竟无馀。
化迹传官寺,归诚谒梵居。
殿堂花覆席,观阁柳垂疏。
共命枝间鸟,长生水上鱼。
问津窥彼岸,迷路得真车。
行密幽关静,谈精俗态祛。
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
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
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