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渌水曲》
《渌水曲》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二月镜湖春,桃花开玉津。

无数紫鸳鸯,飞绕浣纱人。

浣纱殊未返,摇曳春云晚。

月出白蘋洲,烟生垂柳岸。

垂柳依依在月中,可怜嘶断玉花骢。

轻风忽引罗衣去,一曲菱歌听未终。

(0)
鉴赏

这首《渌水曲》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二月时节镜湖之畔的春日景象,充满了细腻的自然风光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二月镜湖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以“镜湖”比喻湖面如镜,映照着春天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画面感。接着,“桃花开玉津”一句,将桃花盛开的景象与“玉津”(清澈的泉水)联系起来,不仅描绘了色彩的对比,也暗示了湖水的清澈与生机。

“无数紫鸳鸯,飞绕浣纱人”中,“紫鸳鸯”指的是紫色的鸳鸯鸟,它们在空中飞翔,围绕着正在湖边洗衣的女子,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里的“浣纱人”象征着辛勤劳动的女性形象,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浣纱殊未返,摇曳春云晚”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浣纱女尚未归来,但春云已渐渐西沉,时光流逝,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可挽留。

“月出白蘋洲,烟生垂柳岸”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亮从白蘋洲升起,烟雾从垂柳岸边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里运用了“白蘋洲”和“垂柳岸”这样的意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诗意。

最后,“垂柳依依在月中,可怜嘶断玉花骢。轻风忽引罗衣去,一曲菱歌听未终”四句,通过一系列动态与静态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哀愁。垂柳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故事;马儿的嘶鸣声在夜风中回荡,却因轻风的突然吹动而消失;轻柔的风又带走了女子的罗衣,似乎连她的存在都变得虚幻;而菱歌的旋律还未完全结束,便被夜的寂静所吞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情感深度的场景,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女冠子

簇花团锦。中有神仙流品。翠鬟翘。

绣屐笼纤趾,罗裙束细腰。

一声歌宛转,千种态妖娆。借问胡麻熟,肯相邀。

(0)

拟花间十八首·其七醉花间.毛文锡

羞相见。恰相见。相见生烦怨。

无语只低头,泪洗芙蓉面。

昔去柳依依,今来多雪霰。

知否玉楼人,容色随年变。

(0)

浣溪沙.雪后登台写望

雪外楼台玉几重。六街镫火澹连空。

斜阳到海不成红。

过鸟影迷深浅雾,归帆梦引去来风。

倚栏人在镜奁中。

(0)

浪淘沙.竹窗坐雨,适检得内子雨中寄怀旧作,因填是解示之

竹泪雨斑斑。绿上阑干。西亭展却水云宽。

画出潇湘秋意思,一雁初还。小枕夜香残。

消尽悲欢。笼鸳翠被怨新寒。

知否一般银烛底,人隔重山。

(0)

浣溪沙·其二

溪水何缘也姓西。淡妆浓抹更相宜。

几堆红树压芦埼。

大好年光须酒送,小颓风范与鸥期。

西湖虽好不须题。

(0)

杨柳枝·其四

雪絮相和减却春。楼台白日断歌尘。

金鞭分道长楸去,莫笑章台旧舞人。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