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豆叶黄》
《豆叶黄》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词  词牌: 忆王孙

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彊。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

鼠窟之,兔入畦。

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萁。

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餔糜粥。

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

豆叶黄,穰穰何膴膴。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

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

(0)
注释
苍:深绿、茂盛。
豆叶:大豆的叶子。
黄:颜色变黄。
南村:南方村落。
冈:山丘。
北村:北方村落。
十顷:大片土地。
车满箱:车辆装满谷物。
未上场:尚未收割完毕。
鼠窟:老鼠洞穴。
兔入畦:兔子在田间活动。
豕母:猪妈妈。
豚儿:小猪。
衔:叼着。
翁媪:老夫妇。
衰:年迈。
餔糜粥:喝粥。
白黍:白米。
堪:可以。
瓠:葫芦。
皱:表皮有皱纹。
穰穰:丰收的样子。
膴膴:肥美。
腰镰:手持镰刀。
健妇:强壮妇女。
大男:成年男子。
何许:何处。
官家:官府。
教弓刀:教授武艺。
贼:敌人。
翻译
芦苇已苍老,豆叶转黄。南边村庄山岗隐没,北村田地广阔。
东邻车载满谷物,西邻还未收割完毕。豆叶金黄,田野一片荒凉。
老鼠洞穴藏,兔子在田间游荡。
猪妈妈带着小猪,猪儿们叫唤不停,嘴里叼着豆茎和豆叶。
豆叶黄时,稻谷又熟了。老夫妇年迈,只能喝粥度日。
豆叶泛黄,不仅是豆叶黄。白米可酿酒,大葫芦结出红枣。
豆叶黄,丰收在望。只有健壮妇人持镰割稻,大男儿不知去向。
官府教导武艺,派你们去杀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农村的景象,以"豆叶黄"为线索,展现了丰收季节的忙碌与生活情境。首句"蒹葭苍,豆叶黄",通过芦苇和豆叶的色彩变化,点明了时令。接下来的两句"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彊",暗示了村庄的广阔和农事的繁忙。

"东家车满箱,西家未上场",写出了农忙时节各家各户的忙碌状态,有的已经收获,有的还在准备。"豆叶黄,野离离",进一步渲染了田野的丰饶和生机。随后的几句,诗人以动物活动来侧面描绘田园生活,如老鼠藏匿、兔子出没、猪群嬉戏,展现出自然和谐的画面。

"豆叶黄,谷又熟",再次强调了丰收的到来,而"翁媪衰,餔糜粥"则描绘了老人们在田间劳作后的简单饮食。接下来的诗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暗示了秋天不仅是豆类的丰收,还有其他作物如白黍和红枣的硕果。

最后,诗人以"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描绘了妇女们独自收割的场景,以及壮年男子被征召去保卫家园,对抗贼寇的紧张气氛。整首诗语言质朴,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宋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同陈碧洋为泰山之行兼柬王龙溪

与尔留连春已深,春山作伴此登临。

晨征并辔降风力,野宿炊菰渍客心。

应有紫云连岱顶,不妨朱绂近禅林。

同游却忆二三子,日日移舟江水浔。

(0)

贻汪医生

潇森枫树拥柴门,药笼君来度几村。

怀里当归淹客梦,天涯远志隔乡园。

因思柏府霜前月,曾对而翁海上尊。

四十馀年如一瞬,眼前今古不堪论。

(0)

正月望日乡饮宾筵归述

彩云高缬日曈昽,宾主相酬揖让中。

律里温言真盛典,民间懿行是皇风。

青蓑也滥明堂宴,朱绂还寻物外踪。

歌罢鹿鸣归劝俗,白头何敢负飞龙。

(0)

赏菊·其一

曲阑花好菊轻黄,谁道玄冬万象藏。

冷蕊独含今日意,香风还动九秋狂。

尊前日转金流影,篱外寒添色厉霜。

诗老直知花格在,肯教元亮坐高堂。

(0)

春日

春光还喜瘦筇支,青帝东来物色熙。

溪岸初睛窥柳眼,石泉暗响觉流澌。

烟轻竹院敲茶鼓,风软长街飐酒旗。

笑抚孤松看桃李,年年分色伴霜姿。

(0)

幽居遣怀用王象川韵

藏身何必武陵溪,心远人间路自迷。

容膝不妨茅屋小,爱云聊放竹垣低。

书成药谱还亲校,钓罢鱼筐祇自提。

一醉杜门閒蜡屐,任教风雨溅春泥。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