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草舍竹篱围,十数人家傍草池。
遍井有蛙长聒耳,古廒无米半颓基。
溪湾野骛随流转,日暖山鸡绕竹飞。
嗟我催科无善政,道傍犹有客啼饥。
三间草舍竹篱围,十数人家傍草池。
遍井有蛙长聒耳,古廒无米半颓基。
溪湾野骛随流转,日暖山鸡绕竹飞。
嗟我催科无善政,道傍犹有客啼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联“三间草舍竹篱围,十数人家傍草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村落的朴素风貌,三间草屋围绕着竹篱,十数户人家依傍着一片草池,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颔联“遍井有蛙长聒耳,古廒无米半颓基”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井边青蛙的叫声不绝于耳,而古老的粮仓里却空无一粒粮食,颓败的基座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颈联“溪湾野骛随流转,日暖山鸡绕竹飞”转而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溪湾中野鸭随水流自由游弋,日光温暖下,山鸡在竹林间欢快地飞翔,形成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
尾联“嗟我催科无善政,道傍犹有客啼饥”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面对催促赋税的官府,诗人自认没有推行有效的治理措施,路旁仍有因饥饿而哭泣的旅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和不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改善民生的渴望。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夙征肇延津,明晨临大河。
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蛾。
渺渺梁宋区,汗漫纵经过。
自非陵与岸,於安障其波。
扬帆赴中流,四顾莽无涯。
崇云徂广泽,迅风夕吹沙。
积阴不可测,鱼龙偃相加。
前无千尺梁,一苇胡足夸。
人生寡恒居,奚异波上槎。
岂无舟楫志,漂泊当奈何。
飘飘山上葛,累累田中瓠。
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人情易反复,结交有新故。
嗟哉夙昔好,乖弃在中路。
明珠倘无因,按剑不我顾。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所误。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摇落相过地,芳菲晚更亲。
酒醺留媚眼,灯色笑生春。
风雨新晴夜,江山未老身。
百年如不醉,恐负此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