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句·其九》
《杂句·其九》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古风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

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0)
注释
正中正:身心处于正直和平静的状态。
心王:指内心主宰,或心灵的核心。
如如:形容心境平和,不随外物变化。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六尘:佛教术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所对之物。
六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认识功能。
大圆镜:比喻心灵的清明和智慧,如同一面能照见一切的镜子。
翻译
身心端正,内心平静如如不动,六种感官清澈明亮。
六种尘世之物不再影响,六种认知也变得纯净无杂,总计三十六种,都回归到大圆满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杂句(其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修养理念的短诗。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 这两句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及对外界感官世界(六根)保持清醒和警觉的态度。这里的“心王”指的是主宰心灵的核心,通过修行使其达到一种如如不动的宁静状态。

"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这几句则从佛教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对世间六种尘境(色、声、香、味、触、法)和心灵六种认知方式(眼、耳、鼻、舌、身、意)的超脱,以及通过修行使这三十六种精神状态都归于“大圆镜”的智慧。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内心修养与佛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实践,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纯净的高尚境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九

正法眼藏,十圣那知。秘密玄风,三贤罔测。

灵机湛寂,体妙希夷。不落今时,岂该数量。

捞笼品类,陶铸群情。三世诸佛,异口同宣。

六代祖师,亚肩垂示。琅函玉偈,遍满龙宫。

海角天涯,潜敷奥义。或瞻或礼,迥脱根尘。

若见若闻,俱成种智。回光照彻,契本幽微。

印古印今,非前非后。圆伊独露,方号流通。

超出化门,是真常住。衲僧孔窍,放过一著。

檀那分上,又且如何。

寿山隐隐侵云际,福海滔滔似镜平。

(0)

偈颂十七首·其七

朝朝相似,日日一般。见成受用,千难万难。

因思临济掌黄檗,何似华亭把钓竿。

(0)

璟和尚号石庵

空岩为屋薜萝门,天巧浑无斧凿痕。

花鸟不来云自合,竖拳消息与谁论。

(0)

壬戌登雪窦.妙高

松枯石老冻云垂,到此虚空渐觉低。

脚力尽时清兴远,与谁携手上天梯。

(0)

偈颂二十四首·其七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王言如丝,谁敢不听。

忽有人问鄮山,只向他道,风门海口,当风抵浪,也须是个人始得。

(0)

偈颂二十四首·其二十一

有意退栏,无心耕牧。九重降敕,如万国春回。

一道恩光,似千日并照。法门腾焕,岩壑生秋。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