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
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
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杂句(其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修养理念的短诗。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 这两句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及对外界感官世界(六根)保持清醒和警觉的态度。这里的“心王”指的是主宰心灵的核心,通过修行使其达到一种如如不动的宁静状态。
"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这几句则从佛教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对世间六种尘境(色、声、香、味、触、法)和心灵六种认知方式(眼、耳、鼻、舌、身、意)的超脱,以及通过修行使这三十六种精神状态都归于“大圆镜”的智慧。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内心修养与佛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实践,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纯净的高尚境界。
正法眼藏,十圣那知。秘密玄风,三贤罔测。
灵机湛寂,体妙希夷。不落今时,岂该数量。
捞笼品类,陶铸群情。三世诸佛,异口同宣。
六代祖师,亚肩垂示。琅函玉偈,遍满龙宫。
海角天涯,潜敷奥义。或瞻或礼,迥脱根尘。
若见若闻,俱成种智。回光照彻,契本幽微。
印古印今,非前非后。圆伊独露,方号流通。
超出化门,是真常住。衲僧孔窍,放过一著。
檀那分上,又且如何。
寿山隐隐侵云际,福海滔滔似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