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
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
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
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其三)》。诗人以田横和徐福的历史典故为引子,田横曾率五百士卒坚守孤岛,徐福则带着三千童男女出海寻仙,以此暗示自己对忠诚与理想的不同追求。"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诗人对比两者,表达对忠诚小众而坚定力量的赞赏。
接下来的"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槎指木筏,诗人想象那些出海的人可能带着遗憾归来,暗示了理想未竟的失落,而自己手中的剑寓示着战斗的决心,即使面对困境,也绝不妥协,心中充满愤慨。
最后两句"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荆蛮"暗指明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诗人自谦为偏远地区的文人,感叹自己只能空谈文采,未能亲身参与抗清斗争,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责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抗清斗争的思考和个人的抱负与无奈,体现了鲜明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