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濑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断下悠悠。
山前一片月留影,石上几番僧白头。
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须芳草始忘忧。
堪嗤朝市区区者,祗听笙歌醉则休。
万濑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断下悠悠。
山前一片月留影,石上几番僧白头。
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须芳草始忘忧。
堪嗤朝市区区者,祗听笙歌醉则休。
这首诗名为《听泉岩》,是宋代诗人黄非熊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秋天万籁俱寂、泉水潺潺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万濑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断下悠悠",这两句描绘了秋日山间泉水声犹如天籁,悠然回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接着,"山前一片月留影,石上几番僧白头",诗人借月影和僧人的白发,寓言岁月流转,增添了时光荏苒的感慨。"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须芳草始忘忧",诗人认为并非只有抚琴或欣赏花草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忘忧,暗示了生活中的简单与淡泊同样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最后,诗人对那些沉溺于世俗繁华,只知道笙歌宴饮的人发出嘲讽:"堪嗤朝市区区者,祗听笙歌醉则休",表达了对那些只知享乐、不思深省者的鄙视。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言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高秋水村路,隔岸见人家。
好是经霜叶,红于带露花。
临罾鱼易得,就店酒难赊。
吟兴胡能尽,风清日又斜。
林居向晚饶清景,惜去非关恋酒杯。
石净每因杉露滴,地幽渐觉水禽来。
药蔬秋后供僧尽,竹杖吟中望月回。
红叶闲飘篱落迥,行人远见草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