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左目痛六言九首·其七》
《左目痛六言九首·其七》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熏目不欺暗室,呻吟少下禅床。

悟后尽除业障,定中或放毫光。

(0)
注释
熏目:使眼睛明亮。
欺:欺骗。
暗室:昏暗的环境。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少下:很少离开。
禅床:修行者的坐卧之处。
悟后:觉悟之后。
业障:佛教中指过去的罪孽和障碍。
定中:禅定的状态。
毫光:微弱的光芒,此处可能象征智慧之光。
翻译
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心明眼亮,不被欺骗。
很少离开禅床,因痛苦而发出轻微的呻吟声。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刘克庄之作,名为《左目痛六言九首》。其中第七首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禅理思考与个人修行体验。

"熏目不欺暗室":此句描绘了一种境界,暗示着诗人在精神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不受外界诱惑。"熏目"指的是一种通过香熏来治愈眼睛疾病的方法,但这里被用作比喻,用以表达不为世间迷雾所蒙蔽。

"呻吟少下禅床":诗人在禅坐时发出轻微的叹息声,这里暗示了心境的宁静与深入。"禅床"是修行者打坐冥想的地方,诗中通过此处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悟后尽除业障":当诗人在禅定的过程中有所领悟之后,他能够彻底清除内心的烦恼与束缚。这里的"悟"指的是对生命、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而"业障"则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过去行为所积累下来的负面影响。

"定中或放毫光":在这种禅定的状态中,或许会有一线清明之光透过心灵的幽暗。这句话充满了象征意义,"定中"是心境稳定,"毫光"则可以理解为智慧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眼睛与内心世界的比喻,以及禅坐体验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世界、追求精神清明的主题。它不仅是刘克庄个人修行感悟的表达,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禅宗思想的一次美妙抒述。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旅警五首·其四

闭户读残书,居然有户牖。

出门对群动,未必免濡首。

无曰无知音,日月皆针灸。

彻骨疗沈疴,焉得辞老丑。

(0)

秋日杂咏六首·其一

夕风吹不彻,斜月数峰阴。

云晕孤轮影,珠圆曲港音。

凉云馀一照,碧汉巳双沈。

历历秋光在,当时忆此心。

(0)

拟古诗十九首·其四

殷勤重殷勤,置酒遥相期。

华烛摇虚慵,流光动哀丝。

中觞促密坐,欲言还自疑。

怀情不忍戢,劝勉当及玆。

为欢托荣观,结爱在新知。

飞蓬非久要,胡为守枯枝。

词终起相谢,微生命有涯。

(0)

哭欧阳三弟叔敬沈湘六首·其二

通眉旧是玉楼仙,昌谷春消野竹烟。

誓倒奚囊传好句,人间差有外兄贤。

(0)

送夏西畴还宁夏

归来已是十年过,行李萧萧两鬓皤。

紫塞冰霜还部曲,清秋风雨去关河。

潮浮短棹征途远,酒尽离觞别恨多。

从此音书应更少,断肠分手泪滂沱。

(0)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其十寻僧不遇

肩舆伊轧度嵚岑,义重宗乘故远寻。

涧雨收时花作阵,岩扉掩处笋成林。

蒲龛香歇閒清昼,石鼎烟销锁绿阴。

那得相逢话畴昔,嗟哉时序百年心。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