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玉峰赠七佛》
《游玉峰赠七佛》全文
明 / 傅汝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到处称为佛,孤峰草作庵。

鹿麋床下拜,烟雾口中含。

鍊骨石千杵,随身经一函。

相㩦更高望,蓬岛在西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中的僧人形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到处称为佛”,既点出了僧人的身份,也暗示了其内心的修为已达到与佛无异的境界。接着,“孤峰草作庵”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所居环境的清幽与简朴,一座孤峰之上,草屋为庵,远离尘嚣,独享静谧。

“鹿麋床下拜”描绘了动物对僧人的尊敬与亲近,鹿和麋鹿在僧人床下行礼,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僧人修行之深广,连动物都能感受到其内在的祥和与智慧。

“烟雾口中含”则以烟雾象征僧人口中所诵之经文,烟雾缭绕,仿佛是智慧的云气,弥漫四周,既表现了僧人修行的专注与虔诚,也寓意着佛法的深远与广大。

“鍊骨石千杵,随身经一函”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僧人修行的艰苦与执着。炼骨石千杵,意味着僧人通过艰苦的修炼,磨砺身心;随身经一函,则表明其始终不离经书,时刻保持学习与修行的状态。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深入探索,也反映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最后,“相㩦更高望,蓬岛在西南”表达了僧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蓬岛作为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修行的最终目标。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僧人超越世俗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修行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傅汝舟
朝代:明   字:远度   号:磊老   籍贯: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生辰:1476~1557年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
猜你喜欢

送盛斯徵都宪巡抚江西

鸿都兵后望来苏,江左来旬此大夫。

入夜灾星方退舍,讫朝甘雨又随车。

风輘旧仰搴帷外,河润新传视篆初。

文肃家声真不负,尚能把笔为君书。

(0)

送高德元还越

解䌫钱塘过五湖,童蒙求为指迷途。

方池墨晕春波净,别馆书声夜月孤。

十载交情如一日,九师精义重三馀。

愿君莫作飘然计,正讲濂溪太极图。

(0)

重改灵岩玩月诗

浮云捲尽碧天高,坐见冰轮出海涛。

秋色十分当此夜,风光千古属吾曹。

璚楼不钥身亲到,香径无人首独搔。

天柱峰头那似此,莫嫌醉墨涴宫袍。

(0)

偶成

生世七十年,回看如一日。

中间事万变,或喜或忧戚。

得失与升沉,其事固非一。

杳然如梦中,无复留彷佛。

前者既已尔,后来亦当必。

所贵寸心虚,翛然不留物。

俯仰天地间,无愧亦无慄。

(0)

黄勉之明水草堂

虎阜峭奔入,天平秀特分。

轩窗通映水,几席欲生云。

读易已忘易,攻文不倚文。

闭门方习静,非是故离群。

(0)

再次曹定庵宪副见寄之韵

九十未及八十馀,惓惓忧国心如初。

临池草圣水通墨,隐几心斋室自虚。

海内浪传平子赋,济南谁授伏生书。

烦公重有东山望,懒性今从水竹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