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报国与功名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感慨。首句"争先报国耻非夫"强调了作为志士应有的急切报国之心,认为仅仅在事后谈论功劳并非真正的英雄行为。次句"过后论功失故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事后的功利主义者的批评,认为他们失去了本真。
"志士斗量贤士少"一句,通过对比,揭示出社会上真正具备高尚品质和才能的贤士其实并不多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才匮乏的忧虑。"赤松游处智名无"借用了赤松子的典故,暗示那些超脱世俗、智慧出众的人往往不追求世俗的名声,进一步深化了对智者淡泊名利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含蓄,体现了曹彦约作为宋代文人的道德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那得身无事。问双溪老子,而今万缘空否。
正使尘劳偿未了,毕竟难昏灵府。
已笑唾、功名如土。
五十九年风雨过,算非非、是是何须数。
垂老也,信缘度。绿阴朱夏回清暑。
叹病来、觞怯流霞,扇闲白羽。
方念生初增感慨,谁寄乐章新语。
知是我、花庵庵主。
一别三年惟梦见,定何时、相对倾琼醑。
惊世路,有豺虎。
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镕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䪫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