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得閒身水石旁,眠云弄月醉波光。
西风又到双梧树,北牖新添六月凉。
阶下候虫知节序,镜中华发问行藏。
秋来多少思莼客,得似登楼在故乡。
剩得閒身水石旁,眠云弄月醉波光。
西风又到双梧树,北牖新添六月凉。
阶下候虫知节序,镜中华发问行藏。
秋来多少思莼客,得似登楼在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闰六月望日立秋之际,身处水石之旁,闲逸自在的生活状态。首联“剩得閒身水石旁,眠云弄月醉波光”生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仿佛与云、月、波光融为一体,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宁静与乐趣。
颔联“西风又到双梧树,北牖新添六月凉”则通过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表现了秋天的到来。西风拂过梧桐树,带来了凉意,而诗人则在北面的窗户前感受到了六月的清凉,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颈联“阶下候虫知节序,镜中华发问行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候虫似乎能感知时节的变化,而诗人通过镜子看到自己头上的白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未来的走向。这一联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的生命体验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尾联“秋来多少思莼客,得似登楼在故乡”则以“思莼客”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莼菜是江南地区的一种特产,常用来比喻远离家乡的人。诗人想象自己如同思念莼菜的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这一联既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寄托了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吾闻尧时种蓝妪,世代更移那可数。
帝尧朽骨无微尘,此閒犹有尧时墓。
墓中老妪知不知,五帝三王奚以为。
狼贪鼠窃攫尺土,窾木未枯已易主。
君不见仙人掌,分明指取青天上。
骑龙谒帝大罗天,不逐华虫挂尘网。
又不见石棋盘,人去盘空局已残。
当时胜负此何有,争先夺劫摧心肝。
请君绝顶试飞舄,左望东瓯右东冶。
山川不见无诸君,但见烽烟遍郊野。
野老吞声掩泪哀,茫茫沧海生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