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死作千年土,曲在人间调不同。
绝塞烟沙空玉质,深宫日月自春风。
当时有恨传骚客,往事无心论画工。
已分二坐终寂寞,雁飞曾过上林中。
昭君死作千年土,曲在人间调不同。
绝塞烟沙空玉质,深宫日月自春风。
当时有恨传骚客,往事无心论画工。
已分二坐终寂寞,雁飞曾过上林中。
这首宋诗《读昭君曲》由赵汝谠所作,通过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感慨。诗人以昭君死后化为千年的泥土,象征其一生的孤独与不幸,"曲在人间调不同"暗示了人们对她的评价和理解各有差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绝塞烟沙空玉质,深宫日月自春风",描绘了昭君身处荒漠与深宫的境遇,即使环境恶劣,她依然保持着如玉般的高洁品质,但内心的孤独却无人能懂。
"当时有恨传骚客",昭君的遗憾和哀怨被文人墨客寄托在诗词之中,成为永恒的话题。然而,"往事无心论画工"又暗示了画师毛延寿的失职并未得到公正的评价,昭君的命运并非全由画图决定。最后,诗人以"已分二坐终寂寞,雁飞曾过上林中"作结,昭君的墓地虽然寂静,但大雁南飞时还会经过上林苑,仿佛带走了她的思念,也寓言了她的故事将长久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昭君命运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