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茅山杂诗七首·其三》
《茅山杂诗七首·其三》全文
清 / 缪荃孙   形式: 古风

月华如水吹溶溶,开窗恰对大茅峰。

阴森石壁数千仞,遐举或与笙鹤逢。

少时意气洵无两,瞿唐剑阁频来往。

今兹投老归江乡,咫尺玄都心怯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茅峰时的复杂情感与心境变化。首句“月华如水吹溶溶”以月光比作流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柔和的氛围,仿佛月光在轻轻吹拂,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之美。接着,“开窗恰对大茅峰”则点明了诗人的位置与所见之景,窗户打开,正对着雄伟的茅山,这种自然景观的直接呈现,让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

“阴森石壁数千仞,遐举或与笙鹤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茅山的壮丽与神秘。高耸入云的石壁,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着山中可能隐藏着未知的神秘与灵性,或许能遇见仙鹤与笙乐,增添了一层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少时意气洵无两,瞿唐剑阁频来往”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频繁的行旅生活,暗示了他曾经的勇猛与不羁。然而,“今兹投老归江乡,咫尺玄都心怯上”则转折到了晚年,诗人回到了故乡,面对熟悉的玄都(可能指山名或地名),却感到畏惧,或许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或是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从年轻时期的豪迈到晚年回归的复杂心理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缪荃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柬陈行之

潦倒成何事,支离笑此身。

养尊惟有懒,医俗莫如贫。

对雪思佳酿,探梅爱早春。

谷寒吹暖律,难变白头新。

(0)

题友人南游诗后次韵

断云宫树似曾经,怅望天南帝子灵。

春水帆悬三楚白,夕阳人入万山青。

劳劳尘世身如叶,草草浮生鬓欲星。

岂是不归甘浪迹,东风杜宇太丁宁。

(0)

题花南老屋

重画春风旧钓矶,药畦花町已全非。

南邻父老犹能记,红板桥东白板扉。

(0)

谢文节公卜卦砚歌

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

椒圃坪及建阳市,公所难者非一死。

死谢天下死可矣,存恢复想生乃是。

义旗不举心难明,但说余年报亲耳。

当公辛苦卜卦时,茫茫四海几人知。

人民城郭都如故,忍把兴亡归气数。

沧海今更几百年,卜卦砚尚能流传。

相看不暇辨真假,纷纷托兴留诗篇。

微物犹为后人重,大节得非公自全。呜呼!

宋亡死事尚有人,文信国外无公贤。

(0)

惠山寺听松石歌

古华山寺高崔巍,旧有双松倚石埼。

灵根入地一千丈,老干插天数十围。

龙髯落落耐霜久,乔枝高处碍北斗。

晴昼常为风雨吟,三更或作蛟龙吼。

桃花坞下听松庵,亦有万木松与杉。

岂如此松有灵异,盖影常荫瞿昙龛。

松旁有大石,可以供偃仰。

篆字模糊绿苔长,游人到此倚枯筇。

坐听松风石床上,忽然动地声如雷。

惊涛怒卷沧溟来,琳宫贝阙恍摇撼。

山鸣谷应愁崩摧,此时股战胆寒裂。

坐使耳聋神气夺,得毋共工战斗酣,头触不周天柱折。

每逢匝月阴雨时,树下往往潜蛟螭。

人言白日飞霹雳,阴火烧死虬龙枝。

空心断节无遗迹,留得阶前听松石。

至今石畔多松脂,往往掘得红琥珀。

我来石上题新诗,沈吟却动千古悲。

沧桑历劫有迁改,何况草木荣与萎。

(0)

乙亥浴佛日伍东坪观察招同谢澧浦太史游小金山夜宿淡公禅房用张承吉题金山寺韵

玉局留鸿爪,金山大小分。

树梢遥列岫,楼角乍攒云。

星斗巡檐摘,波涛入夜闻。

疏钟醒觉梦,何处著尘氛。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