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薛侍御题兴善寺松》
《和薛侍御题兴善寺松》全文
唐 / 许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何年斸到城,满国响高名。

半寺阴常匝,邻坊景亦清。

代多无朽势,风定有馀声。

自得天然状,非同涧底生。

(0)
翻译
哪一年挖出的城墙石,让全国都响起了它的盛名。
半座寺庙被树荫常年环绕,邻近街区的景色也格外清新。
历经多代更迭却不见衰败之势,风静之后仍有余音回荡。
它自然形成的形态独特,不同于山涧底部随意生长之物。
注释
何年:哪一年。
斸到:挖掘到。
城:城墙石。
满国:全国。
响高名:名声大振。
半寺:半座寺庙。
阴常匝:树荫常年环绕。
邻坊:邻近街区。
景亦清:景色清新。
代多:历经多代。
无朽势:没有衰败的迹象。
风定:风静之后。
有馀声:仍有余音。
自得:自然形成。
天然状:天然的形态。
非同:不同于。
涧底生:山涧底部随意生长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何年斸到城,满国响高名"表明寺庙的修建历史悠久,其名声远播。"半寺阴常匝,邻坊景亦清"则描写了寺院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甚至连相邻的居民区也显得格外宁静。

"代多无朽势,风定有馀声"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界中细微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寺院超越时光变化的永恒与宁静。最后两句"自得天然状,非同涧底生"强调了寺院环境的自然美,与世间喧嚣不同,呈现出一种天然生成、不染尘俗的境界。

诗人通过对兴善寺松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超凡脱俗,更通过这种宁静的景象,传达了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的净化。

作者介绍

许棠
朝代:唐   字:文化

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猜你喜欢

题童宰盘隐

才了花阴入要涂,暂时归去友樵渔。

远山数笔意不尽,流水一泓清有馀。

我辈爱吟怀退步,谁人得计肯闲居。

古梅树下三间屋,深掩柴门静读书。

(0)

题友人自方家峪迁居北山栖霞岭

素喜华居逼禁闉,北山何事又移文。

来依岳麓千章翠,閒却南屏一片云。

招月咏梅君自乐,煮泉瀹茗客同分。

未随燕雀伸忱贺,先剪溪藤述寸芹。

(0)

蝶恋花.山茶

花占枝头忺日焙。金汞初抽,火鼎铅华退。

还似瘢痕涂獭髓。胭脂淡抹微酣醉。

数朵折来春槛外。欲染清香,只许梅相对。

不是临风珠蓓蕾。山童隔竹休敲碎。

(0)

石州慢.书所见寄子野、公明

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

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痴绝。

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

空引东邻,遗恨丁香空结。

十年旧梦,谩馀恍惚云窗,可怜不是当时蝶。

深夜醉醒来,好一庭风月。

(0)

甘州/八声甘州·其二

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

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

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

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

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

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

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

(0)

蝶恋花

碧海灵桃花朵朵。阿母□□,□□□□□。

昨夜海风吹玉颗。分明□□□□□。

□□□□苞已破。散液流□,馥郁□□□。

□□三偷谁可那。如今先手还输我。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