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这首词是南宋时期词人史达祖的《满江红·其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离别京城、怀古思远的情感,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开篇即以悠扬的西风、连绵的旅程描写出行者的心境。词人通过对西风与长夜的咏叹,以及行客的迟缓步履,传达了离别之愁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这里借助自然景象,表明时序已深。桑梓成熟,锄耰即将收获,柳树繁茂,花开满径,都是秋意浓郁的写照,暗示词人心中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词人借用宫阙高耸、龙凤之影,以及九门空寂、鸳鸾之翼,来形象地表达对古代繁华宫阙的怀念和现实中权势更迭的情感。
“更无人、擪笛傍宫墙,苔花碧。”这是词人对于往昔繁华,现在荒凉的深切感慨。没有人迹,只有风吹过宫墙,听见了笛声,而低矮的苔花却依旧在墙角生长,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词人通过天、民、臣三者的关系,抒写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朝政的失望。天象变化预示着国家动荡,民众怀念着昔日安定的生活,而统治阶层却背弃了德政。
“趁建瓴一举, 并收鳌极。”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恢复国势、重振朝纲的强烈愿望。建瓴、鳌极都是古代用以象征国家权力的器物,词人希望能有一次彻底的变革,将国家带向光明。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这里,词人自比为“老子”,表达了对治国安邦之道的深思熟虑,但同时也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文学者,对于军事战略并不预见。
最后,“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则是词人对于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一种寄托。希望能够在风月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并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以及对于历史、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