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畏浦,我畏虎,两情慊慊各不武。
浦有舟航,虎不可主。
丛牙雪白舌有火,利爪中人如捋土。
东村西落豚犬空,山前老嫠泪如雨。
浦头潮落水不波,浦儿五岁能摇橹。
白蘋芳芷鸿雁高,楼船横济鸣箫鼓。
我歌君莫嗔,君还听我语。
未闻虎渡河,但见君渡浦。
君畏浦,我畏虎,两情慊慊各不武。
浦有舟航,虎不可主。
丛牙雪白舌有火,利爪中人如捋土。
东村西落豚犬空,山前老嫠泪如雨。
浦头潮落水不波,浦儿五岁能摇橹。
白蘋芳芷鸿雁高,楼船横济鸣箫鼓。
我歌君莫嗔,君还听我语。
未闻虎渡河,但见君渡浦。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畏虎》描绘了两种恐惧:一是对水中猛兽浦(可能指鳄鱼或水怪)的畏惧,一是对现实生活中虎的威胁。诗中的“丛牙雪白舌有火,利爪中人如捋土”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与可怕,让人感到山间老妇因虎患而泣不成声的凄凉景象。
另一方面,“浦有舟航,虎不可主”暗示了人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只能依赖舟船出行,而老虎则无法驾驭。诗人通过“浦头潮落水不波,浦儿五岁能摇橹”展现了当地的生活场景,即使面对危险,孩子们也早早学会了生存技能。
最后,诗人以“未闻虎渡河,但见君渡浦”收尾,表达了对虎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寓言般地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选择避险、适应环境的主题。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