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夹,繁昌夹口江流狭。
波涛汹汹云冥冥,芦苇萧萧风飒飒。
棹郎三日无北风,背牵百丈行泽中。
前歌未断后歌发,野烟孤没惊飞鸿。
繁昌夹流深几许,繁昌人民夹前住。
苦竹截篙芦缚舟,打鱼烧山自成趣。
人生处世何为荣,一褐足以安其生。
但得有溪可渔有土可耕,何用出入誇肥轻。
君不闻五陵公子多豪举,甲第连云耀飞翥。
朝闻鼍鼓击春风,暮见彤扉锁秋雨。
繁昌夹,繁昌夹口江流狭。
波涛汹汹云冥冥,芦苇萧萧风飒飒。
棹郎三日无北风,背牵百丈行泽中。
前歌未断后歌发,野烟孤没惊飞鸿。
繁昌夹流深几许,繁昌人民夹前住。
苦竹截篙芦缚舟,打鱼烧山自成趣。
人生处世何为荣,一褐足以安其生。
但得有溪可渔有土可耕,何用出入誇肥轻。
君不闻五陵公子多豪举,甲第连云耀飞翥。
朝闻鼍鼓击春风,暮见彤扉锁秋雨。
这首诗描绘了繁昌夹口的自然风光与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开篇以“繁昌夹,繁昌夹口江流狭”点出地点,接着通过“波涛汹汹云冥冥,芦苇萧萧风飒飒”渲染出江面的壮阔与芦苇荡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棹郎三日无北风,背牵百丈行泽中”描绘了渔民在恶劣天气下艰难捕鱼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智慧。
“前歌未断后歌发,野烟孤没惊飞鸿”则以歌声和飞鸿的惊动,衬托出这片土地的生机与宁静。接下来,“繁昌夹流深几许,繁昌人民夹前住”直接点明了繁昌夹口的地理特征以及居住于此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苦竹截篙芦缚舟,打鱼烧山自成趣”,诗人赞美了当地人民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生活的独特方式,充满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最后,“人生处世何为荣,一褐足以安其生”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追求,强调了物质的满足并非人生价值的全部。“但得有溪可渔有土可耕,何用出入誇肥轻”进一步阐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虚华。结尾部分“君不闻五陵公子多豪举,甲第连云耀飞翥。朝闻鼍鼓击春风,暮见彤扉锁秋雨”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繁昌夹口人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与那些追求奢华的贵族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繁昌夹口自然景观和当地人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简单朴素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翠螺山前江水清,采石矶上山烟横。
王孙一去无消息,万古江山空复情。
忆昔星精初破梦,天上神官亲抱送。
暂令金宿歇光芒,要使人间识麟凤。
一朝名字闻金阙,狂歌痛饮君王侧。
题诗不识高将军,一曲清平留不得。
浔阳白日风翻波,夜郎宵雨瘴烟过。
到处天涯感流落,逢场啸傲从讥诃。
归来偶过青山趾,牛渚茫茫月如水。
两浆船头著锦袍,醉吟百尺沧波里。
船在江心月在天,江妃月姊斗婵娟。
翻身一跃骑鲸去,长庚炯炯光依然。
至今明月清风夜,疑有笙鹤来山巅。
吾闻桃竹产自铜梁山,滇池赤藤光斑斓。
岂如黄山白岳千岁连理木,枝柯交错文采珊瑚殷。
斫成拄杖不佻复不笨,形模两两文螭蟠。
实中密节中尺度。铭词刀剑兼盂槃。
恭寿先生廿年前,征车使节无时间。
桐溪荆溪互游历,南走楚越西秦关。
挂冠归来越一纪,买田筑室蓉湖湾。
葛陂老龙手中握,踏遍江北江南山。
而我百事欲屏弃,日奉谈笑开容颜。
读书之台望湖阁,烟消日出悬铜钚。
杖头百钱亦易办,青鞋布袜相追攀。
墙东有何好,委身其间者。
往往有人在,岁月定潇洒。
我闻万物若刍狗,何物一官真敝帚。
乾坤清气本生人,横目二足宁相负。
四明山,雪窦水,芒鞋竹杖追黄绮。
冬一裘,夏一葛,芝房松鬣无饥渴。
当时海水变桑田,今见文思帝则天。
手抛柏子高千尺,回首优游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