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
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
龙蛇寂寞一祠存,浊世谁知处士尊。
漫向绵山空堕泪,火能烧骨不烧魂。
这首诗通过对介子推祠堂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隐士介子推的敬仰之情。诗人杨巍在明朝时期,通过“龙蛇寂寞一祠存”一句,描绘了祠堂内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暗示着介子推虽已逝去,但其精神犹存于世间。接着,“浊世谁知处士尊”一句,表达了在污浊世道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像介子推这样的高尚之士的价值与尊严。
“漫向绵山空堕泪”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介子推选择隐居绵山,远离尘嚣,最终被大火焚烧而不屈服于世俗压力的感慨。最后一句“火能烧骨不烧魂”,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介子推精神的坚韧与不灭,即使肉体被毁灭,其高尚的灵魂却永存于天地之间,不受任何物质力量的侵蚀。
整首诗以祠堂为背景,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赞美了介子推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操守的人们的深深敬意。
就阳辰才展,建子初圆,明月绽春暝。
分许当头愿,亲曾见、盈盈铺照芳径。绣屏梦稳。
惯断魂、重恋多恨。
又何似、密约回波暖,锦帷护花冷。还指佳期低问。
任淡妆浴水,华采流镜。
浸碧琉璃榭,双心醉、留连无限情景。意深漏永。
讶步移、天半刚正。道休下珠帘,相倚画楼倩影。
正凭平堤烟晓,画阁风薰,黄柳送娇眼。
四野迷香雾,差池影、穿花来去双燕。杏梢待款。
但又添、离恨多感。
奈何似、一曲琴心里,更惆怅春暖。无限。行云轻散。
忍殢融脂粉,慵近笺翰。
新月羞眉妩,人何处、为谁偷挽情缆。泪珠暗点。
便倚阑、愁思凝远。悔盟语当初,任别后,梦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