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
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
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
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
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
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细腻变化与诗人独处异乡的感慨。首句“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以时间的流转暗示春天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季节更替的景象,鸿雁南飞象征着寒冷的离去,而春雨的到来预示着杏花盛开的时节即将来临,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比喻,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景。碧绿的江水仿佛是美酒,清澈而诱人;山间飘动的白云如同炊烟,轻盈而缥缈,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最后,“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登高远望,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乡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春日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故乡的深切感悟。
异鸟来,知县堂,券砖出,书钱王。
钱王疑冢非一言,治东城北两志如骑墙。
史臣书葬稽后唐,日在茅山之原锦衣乡,大都假托归荒茫。
想王虑远谋孔臧,卜于邑治无盗戕。
确有徵信碑则详,李元之功不可忘。
君不见六陵乃遭髡逆杨,名阡巨墓多罹殃。
惟王泽在吴越疆,爱人及树谁忍伤。
非徒恃此为善藏,不然曹公七十二,胡以漳河败露由飞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