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西风芦荻洲,崆峒云物望中收。
一天残照生鸦背,满目青山画虎头。
八九人烟依村住,两三渔火杂萤流。
郁孤台畔清砧月,重唱刀镮鬓已秋。
渺渺西风芦荻洲,崆峒云物望中收。
一天残照生鸦背,满目青山画虎头。
八九人烟依村住,两三渔火杂萤流。
郁孤台畔清砧月,重唱刀镮鬓已秋。
这首清代诗人王衍梅的《虔州野泊》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边景象。"渺渺西风芦荻洲"开篇以轻柔的西风吹过芦苇丛生的水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崆峒云物望中收"则暗示远方的山峦云雾在视线中渐渐消散,画面开阔。
"一天残照生鸦背"描绘夕阳余晖洒在乌鸦背上,增添了时光流转和孤独感。"满目青山画虎头"运用比喻,将青山比作猛虎的形象,生动展现了山势的雄壮和苍茫。
"八九人烟依村住"写出了村庄稀疏的人烟,透露出乡村的宁静与寥落。"两三渔火杂萤流"进一步描绘夜晚的景象,渔火与飞舞的萤火虫交织,增添了几分幽寂之美。
最后,"郁孤台畔清砧月"将视线转向郁孤台,月光下捣衣声清晰可闻,诗人借此表达岁月如梭的感慨。"重唱刀镮鬓已秋"以刀镮声和自己两鬓斑白,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个人的沧桑变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虔州野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南方有国号清凉,人好禽鱼性亦良。
在藻日分香积饭,衔花时绕净明床。
濠梁孰谓安知乐,大泽吾能不乱行。
但得养鱼如养己,相濡仍不似相忘。
五更赤晴平旦雨,愁云不开风劲怒。
霰雹夜落大如芋,日月不出愁乌兔。
兄曰嗟予季行役,道阻且修日云暮。
泥深一尺水交注,仆肩不任马蹄驻。
一车十牛不能御,晨征忽忽立乘遽。
恐汝悲啼不还顾,昔知为快今知误。
恨不赭阳一月住,人生百年惟所遇。
曲折万变皆归数,乾坤与人同寄寓。
扰扰眼前皆细故,慎勿动心悲景露。
九阪王阳犹叱驭,平明天晴卷云雾。
骅骝安稳行道路,一日千里如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