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海环山寺,丛筠护石提。
混涵天上下,升坠日东西。
到恨浮槎晚,归疑去路迷。
萍踪久漂泊,愧尔定僧栖。
钜海环山寺,丛筠护石提。
混涵天上下,升坠日东西。
到恨浮槎晚,归疑去路迷。
萍踪久漂泊,愧尔定僧栖。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广州海珠寺》描绘了一幅寺庙隐于山水之间的宁静画面。"钜海环山寺"展现了海珠寺被浩渺大海环绕,背靠青山的壮观景象,"丛筠护石提"则细腻地描绘了翠竹簇拥着石砌堤岸的诗意场景。诗人通过"混涵天上下,升坠日东西",表达了寺庙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仿佛天地日月都在其中升降变化,富有禅意。
"到恨浮槎晚"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他遗憾未能在此多停留,"归疑去路迷"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寺庙深深的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最后两句"萍踪久漂泊,愧尔定僧栖",诗人以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反衬出僧侣们在寺庙中安定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僧侣生活的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海珠寺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飞花竟逐春光去,年华暗惊催箭。
梦断难连,酒残易醒,怅触离宫荒苑。天涯路远。
纵消息青鸾,好春愁晚。
数遍阑干,回肠一曲一回断。
依依多少旧恨,尽鹃声啼老,难诉幽怨。
心字成灰,眉山更锁,怎说愁痕能剪。湘帘漫卷。
任蕉绿樱红,几番更换。罢抚瑶琴,又回廊绕遍。
芳草含烟,送斜阳、枝头鸟声啼歇。
弱柳弄条,轻碧分丝,过了上元佳节。
峭寒庭院帘栊晚,燃灯罢、蟾光初缺。
暗香满、东风影里,岁华惊瞥。却恨无端薄劣。
萦损尽、柔肠百回千折。
晓色入帏,惜别匆匆,别语何曾共说。
而今徒有魂旋绕,争知人心空切。
祗赢得、悠悠黯然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