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
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
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
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
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
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访友的经历,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隐居山中的老僧息乾长老相遇的场景。
首句“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点明了老僧隐居山林已有十年之久,而诗人未曾得见其真容。这种长时间的隐居生活,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接着,“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一句,通过寒梅的洁白与晶莹,象征着老僧内心的纯净与高洁。寒梅在雪霰中绽放,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老僧虽处深山,却如同寒梅一般坚韧不屈,保持着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描绘了两人交谈时的场景,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连日午的时光都忘记了。斋钟的响起,似乎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但深院的寂静并未因此而打破,反而增添了对话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最后,“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一句,以老僧为诗人送行的情景结束全诗。芒屩,即草鞋,是古代僧人常用的鞋履,这里既体现了老僧的简朴生活,也表达了对诗人的深厚情谊。斜阳映照在南涧之上,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循环往复。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和与老僧相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鹊声迎客到庭除。
问谁欤。
故人车。
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
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
雪模糊。
俯平湖。
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
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谁人得数登临。
看公钟鼎何心。
凤味东边小筑,桃李作高林。
道诗书教子,绝胜黄金。
千年尚禽。
肯随世、漫浮沉。
好在传家棠树,培壅清阴。
年高德劭,似一日、春光一日深。
青镜里、白发休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