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径萦纡路似穷,疑非琼馆洞霄宫。
虽烦绿野诸公领,谁到青山九锁中。
栝隐又深千嶂月,笋将犹欠一枝筇。
道人欲识岩栖处,因鹤东来问漫翁。
支径萦纡路似穷,疑非琼馆洞霄宫。
虽烦绿野诸公领,谁到青山九锁中。
栝隐又深千嶂月,笋将犹欠一枝筇。
道人欲识岩栖处,因鹤东来问漫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大涤洞天时的景象和感受。首句"支径萦纡路似穷"写出了小路曲折蜿蜒,仿佛通向尽头,暗示了洞天幽深神秘。接下来的"疑非琼馆洞霄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奇幻之感,仿佛误入仙境。
"虽烦绿野诸公领"表达了诗人对于引领者们的感激,即使行程艰难,但有友人相伴也增添了乐趣。然而,"谁到青山九锁中"又透露出一种孤寂,因为能深入这青山深处的人寥寥无几。
"栝隐又深千嶂月"描绘了山中的寂静与月光下的景色,给人以空灵之感,而"笋将犹欠一枝筇"则借竹杖未携,暗示了山路崎岖,行走不易。
最后两句"道人欲识岩栖处,因鹤东来问漫翁"点明诗人期待与隐居的道人交流,通过询问漫翁(可能是指当地的一位隐士)来寻找岩栖之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探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涤洞天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
婿车俄见过,喜气动庭莎。
别久一来重,病馀相问多。
亲情忘淡薄,归兴及清和。
山路须回首,长松有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