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寿诚有取,无问人所宜。
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
东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
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时。
介寿诚有取,无问人所宜。
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
东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
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其六)》。从诗的内容来看,王之道是在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介寿诚有取,无问人所宜。”这两句强调了友情的纯粹和不受外界干扰,它们之间的情谊是自然而然,不需要考虑世俗的标准。
“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这里提到的“菊花潭”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桃源诗”则是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理想中的生活。王之道通过这样的引用,表达了对那种超脱世俗、自在自然生活状态的向往。
“东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这里的“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文风自由不羁,被后人称为“百世士”。王之道自比于苏轼,表明自己也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和思想。
最后两句,“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时。”这是在强调珍惜与朋友的每一次相遇,因为时间宝贵,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去享受这份情谊,即使是饮酒作乐,也应该在清醒的时候,好好品味这份难得的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和珍视友情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于超越世俗、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