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
绿杨树老垂丝短,翠竹林荒著笋稀。
结社僧因秋朔吊,买书船近葬时归。
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
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
绿杨树老垂丝短,翠竹林荒著笋稀。
结社僧因秋朔吊,买书船近葬时归。
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秋景和一种怀旧的情感。开篇“门巷萧条引涕洟,遗孤三岁著麻衣”两句,通过对荒废门前细小水渠和年幼孤儿穿着粗糙麻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贫困与凄凉的画面。接下来的“绿杨树老垂丝短,翠竹林荒著笋稀”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氛围和环境的荒废。
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中,通过“结社僧因秋朔吊,买书船近葬时归”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其中,“结社僧因秋朔吊”可能暗示着对逝去岁月的一种追思,而“买书船近葬时归”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通过“平生欲献匡君策,抱病犹言未息机”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在病中也仍旧挂念着国家大事。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忠诚与担当,也反映出其内心的不甘平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其旁。
炎急报至云,有敌犯府城西面,公佩,集将领将出,予握玉鱼一双,跽请从行。
公曰不迟不迟,因朗育一乐府,意欣暇曰,此徒单侍讲词也。
既觉,但记其日月风云潇丽六字,五夜枕上,因足成之,觉思来甚雷动云横,惊飙鹜、北城西下。
人共骇、赤丸夜语,电光飞射。
将领未承诸葛令,橐*已在汾阳胯。
笑书生、思握玉鳞符,从公驾。
铃索静,云麾亚。
追往事,何多暇。
道一篇乐府,翰林情话。
日月低回黄阁梦,风云惨淡凌烟画。
尽花边、高*卧麒麟,终潇洒。
卧孤松云壑,爱青贯,四时心。
自绝涧幽蟠,苍烟高拥,气压千林。
冰霜几年凌傲,甚九天、一日露恩深。
白壁无双国士,朱弦三叹遗音。
春风草木变萧森。
又复见雄襟。
想直犯龙颜,片言曾霁,万里重阴。
相逢莫惊白首,更明时、几世似于今。
只恐南阳垅底,空怀梁父长吟。
浙江江路杳。
苍茫自叹,南飞鸟鸟。
故国回头,梦里青山吟绕。
手把一麾南去,道不比、八州常调。
君莫笑。
南楼苦要,胡床舒啸。
休扰。
归去扁舟,若比似陶朱,尚犹年少。
飞泳虽殊,友义固应明了。
拟览九江秀色,谁凄断、关河残照。
霜月晓。
去去眼中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