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倾城辇入秦,深花密柳锁青春。
神仙自有长生路,岂是阿房宫里人。
六国倾城辇入秦,深花密柳锁青春。
神仙自有长生路,岂是阿房宫里人。
这首诗《毛女图》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更迭、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
首句“六国倾城辇入秦”,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战国时期,六国的繁华与权力的集中,最终被秦国统一的历史场景。“辇”字形象地描绘了诸侯国君乘坐的豪华车驾,隐含着权力与奢华的象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也暗示了强权对于个体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次句“深花密柳锁青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深花密柳”既指自然界的美景,也暗喻着权力中心的封闭与神秘。同时,“锁青春”一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被权力束缚、无法自由发展的感慨,寓意着在权力的压迫下,个人的青春活力被压抑和限制。
后两句“神仙自有长生路,岂是阿房宫里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神仙”与“阿房宫”进行对比,前者代表了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生命状态,后者则是权力与奢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权力与物质追求的反思,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最后一句“岂是阿房宫里人”,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权力的奴隶,暗示了存在一种超越权力束缚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对权力、生命、自由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清晨采桑露如雨,妾身本是良家女。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閒。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
古洞傍溪头,突兀真奇迹。
门前萝薛深,阴阴入路窄。
白昼飞晴云,滴沥泻山液。
空响撼轰雷,坐蹬润苍壁。
四壁烟云象,玲珑如刻画。
再从深处寻,晞微光照隙。
寒生流水声,听久清魂魄。
未审荒村中,灵秘自谁辟?
胜境不知名,沉晦良可惜。
吁嗟乎人生,遁迹亦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