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采桑露如雨,妾身本是良家女。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閒。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
清晨采桑露如雨,妾身本是良家女。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閒。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
这首《采桑曲》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描绘了一位采桑女子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困境。诗中以清晨采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清晨采桑露如雨”,开篇即以清新的画面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湿润而充满生机的早晨,女子在露珠如雨的清晨采摘桑叶,展现了一种勤劳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妾身本是良家女”,点明了女子的身份,她原本是良家之女,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种身份的反差,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女子巧妙地利用了自己与使君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求帮助或理解。这一句不仅揭示了女子的智慧与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闲”,强调了女子对道德与节操的坚守,以及对一夫一妻制的尊重。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强调,也是对当时社会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映。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如同秋胡一样,在生死之间徘徊,既渴望得到帮助,又担心陷入不正当的关系之中。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表达了女子对于未来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奈。她愿意牺牲自己的青春,但害怕因为桑叶不足而导致蚕儿饥饿,进而影响到家庭生计。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直接揭示了女子面临的实际困难——桑叶的稀缺直接影响到了养蚕和织布的生产,进而导致了经济上的压力。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体现了女子在艰难生活中的忙碌与辛劳。她从早到晚都在忙碌于采桑和养蚕,时间紧迫,不容喘息。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最后两句以女子的装扮和环境的描写收尾,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即使她努力打扮,但镜台上的蛛丝网罗却象征着她周围环境的破败与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道德、生活与情感的多重挑战,以及她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白袷寻春,凭扫叶高楼,云影天光。
山围故国,叹石头浪打,洗今古年芳。
挑菜谁家女,趁步屟、花明草香。
小桃夭杏,露眼如啼,粉晕潮妆。惊伤。
化鹤重来,时移代易,婆娑旧柳成行。
坡前驻马,换千古江山,两字清凉。
休觅残僧语,写梦华、相看断肠。
半千馀韵,画壁裁诗,也耐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