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
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终南山中的僧人,其生活简朴而超脱尘世。"声利掀天竟不闻"表明他远离尘嚣,甚至连世界的喧嚣声都听不到了;"草衣木食度朝昏"则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日常生活,他穿着由草织成的衣服,以树木为食,过着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清贫生活。
"遥思山雪深一丈"展现了他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和感受,那深厚的山雪似乎也映照出他的内心之冷寂。最后"时有仙人来打门"则透露出一种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情境,或许是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亦或是对真正修炼者偶尔到访的描绘。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古代僧人的高洁脱俗,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喜深惊密。试问滕神,有多少寒力。
如圆似莹,总疑是、满眼隋珠和璧。
五更书幌,早已觉、寒光穿隙。
料禽影、波上渐稀,径里悄无行迹。
有人独倚危楼,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
坡仙饮处,甚尚然、不减醉翁宾客。
等闲评论,算柳絮、梨花非白。
画堂深、弦管方调,一任低垂帘额。
有酒无殽,柰何良夜,客有鲈鱼相惠。
如此山川,几何日月,三国竟成何事。
目断风帆,江空岁晚,觅句谩思无已。
怕多情、笑我华颠,甚矣吾衰久矣。
客知夫、水与月乎,盈亏如彼,逝者有如斯水。
舟放中流,听其所止,夜久江流声细。
鹤为予来,客辞予去,予亦就眠篷底。
忽羽衣、过我林皋,惊觉一番残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