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未来,怀藏至宝,顶髻有珠。
达磨既来,卞和刖足,杨朱途穷。
拟议之间,知君罔措。
达磨未来,怀藏至宝,顶髻有珠。
达磨既来,卞和刖足,杨朱途穷。
拟议之间,知君罔措。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对比达磨未至与达磨已至的不同境遇,以及历史上的卞和与杨朱的故事,探讨了觉悟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达磨未来,怀藏至宝,顶髻有珠。”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未被发现的宝藏,比喻着真理或至高无上的智慧尚未被揭示的状态。达磨,即达摩祖师,在禅宗中被视为佛教东传的始祖,象征着真理的使者。这里的“顶髻有珠”形象地表达了真理或智慧的内在存在,等待着被发现和理解。
“达磨既来,卞和刖足,杨朱途穷。” 这句话通过两个典故来进一步阐述。卞和是历史上著名的玉匠,他发现了稀世之玉却因无人识得而遭受割足之刑,最终玉被认可,象征着真理或价值在未被理解时可能遭遇的挫折。杨朱则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在这里暗示了在追求真理或至高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和极限。
“拟议之间,知君罔措。” 最后一句点明了在面对选择或决定时的困惑和不确定感。在思考真理、价值或目标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的可能性之间徘徊,感到无所适从。这句话鼓励读者在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时,要勇于探索和行动,因为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或困难的境地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引导读者思考真理、价值和行动之间的深刻联系,鼓励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保持开放和探索的心态。
十年望庐山,梦落云深处。
今日到匡庐,行役催人去。
庐山迢遥千万重,向空乱插青芙蓉。
石梁下饮三彩虹,倒挂飞泉双白龙。
须臾返照交紫翠,金碧炫耀香垆封。
我来寻慧远,虎溪已晚钟。
十八高贤谁复在,白莲花落无人踪。
山僧送客客未别,寒月早挂西林松。
吾闻天地最高顶,上有御笔开尘容。
彭湖二孤浴日月,匡君五老随短筇。
欲上庐山巅,结茅紫霄住。
浮云不我留,又向湓城渡。
回首烟霞九叠中,山霭苍苍石潭树。
白云在深山,山深转空翠。
古木凌飞烟,丛竹亦森䆳。
梅公隐何时,汉道昔云季。
当其抗言时,鼎镬宁足畏。
一斥眇何所,去作南昌尉。
兹山信超旷,盘郁多佳气。
幽栖亦何为,岂不以我贵。
一朝变姓名,挂冠从此去。
亲旧相太息,妻子不知处。
余亦肮脏人,误触当时讳。
见几苦不早,抚已有深愧。
永愿谢尘缘,长往从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