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和蕃公主》
《送和蕃公主》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fāngōngzhǔ
táng / zhāng

sāishàngjīnzhànchénhànjiāgōngzhǔchūqīn
yóushǔzōngqīng

hàoháitóngzhàngrén
jiǔxìngfānxiānyǐnshēngjìnsuíshēn

zhānchéngnánwànghuíkōngjiànshāpéngshuǐliǔchūn

注释
战尘:战争留下的痕迹。
汉家公主:指汉朝的公主。
和亲:通过联姻来维系和平。
邑司:地方官署。
宗卿寺:贵族或宗族管理的机构。
册号:封号或官方文书。
虏帐人:敌对阵营中的人,这里指公主的丈夫。
九姓旗幡:多民族联合的标志。
毡城:北方游牧民族的居所。
沙蓬水柳:形容边疆荒凉的景象。
翻译
如今边疆已无战事,汉朝公主出嫁和亲。
地方政务仍由宗族贵胄管理,封号如同虏帐中的女子。
九姓部落的旗帜引领道路,一生的衣物都随身携带。
遥望毡城没有返回之日,只能空对沙蓬水柳的春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交好、民族融合的和平景象。开篇两句“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表明边疆已经没有战争的尘埃,汉族公主被送往异域以实现和亲。这不仅是政治联盟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接下来的“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则进一步描写了边塞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存的情形。这里的“邑司”指的是地方行政机构,“宗卿寺”可能是某种祭祀场所,而“册号”则是官方文书,表明即便在边疆,也保持着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官方交流。

中间两句“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描绘了公主远嫁异域的情景。九姓指的是唐代边塞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旗幡”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而“一生衣服尽随身”则是对公主随行物品的一种写实,反映出她背井离乡、远嫁他乡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两句“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之美和对公主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毡城”可能是指某个边疆城堡,“南望”则是诗人站在城墙上向南眺望的情景,“无回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归路。而“空见沙蓬水柳春”则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沙漠中的蓬草、河流与春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忧虑。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送别场景和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政策的理解以及对远嫁公主命运的同情。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喜申凫盟至都门·其一

意外劳相访,秋风人正闲。

喜深无一语,惊定始开颜。

款款悲霜鬓,迟迟话故山。

长安非昔日,莫畏鹤书还。

(0)

燕京杂诗·其三

尽剪诸边贼算深,一宵风雨忽南侵。

翻城虎旅元牙爪,揖寇貂珰总腹心。

黑眚蚤从三殿出,黄霾频障九天阴。

卜年亦拟齐周历,洛鼎安危匪自今。

(0)

己亥江行·其三

竟日西风老,从看白发新。

一旬方见月,四海几归人。

赤羽膏民血,青原哭鬼磷。

十年高杀气,尚有未称臣。

(0)

题梅花再送道目

今岁岭南不肯雪,年前花事已交残。

怜公亲见寒梅落,又到黄河冷澹看。

(0)

吴门送福清相还闽·其一

都门祖帐蔼如林,却望彤墀泪不禁。

出处频烦明主念,安危何限老臣心。

梦回渐觉朱衣远,身退初知白发深。

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说投簪。

(0)

归风词·其一

南越轻绡似碧云,裁为飞燕御风裙。

中流舞罢将仙去,万岁千秋复就君。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