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汪实尺所居之园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自然景色之美,以及园主汪实尺的才华横溢和藏书丰富。诗人在欣赏园中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自身未能拥有如此佳境的感慨。
首句“绕歙皆山我看遍”,诗人以自己遍览群山的经历开篇,引出对汪实尺园中景色的期待。接着,“见山太多山亦厌”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繁多山景的审美疲劳,暗示了对汪实尺园中独特美景的渴望。
随后,诗人详细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观:“田棱高下峰岚童,石腹轮菌秀灵欠。”田地高低错落,山峰云雾缭绕,岩石间生长着灵秀的菌类,展现出园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西行十里忽渺绵,远林苍苍波潋潋。”远处的树林苍翠欲滴,水面波光粼粼,更添几分宁静与悠远。
“如绳大路摇鞭丝,似黛遥山界车幨。”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道路蜿蜒曲折,如同细绳般延伸,远处的山峦如同黛色的屏障,划分了道路与车辆的界限。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园中道路与山景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美哉此乡宜有人,胜处却被君家占。”诗人由衷赞叹这片土地的美丽,并指出它被汪实尺所拥有,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与敬佩。接下来,“略经丘壑皆文心,别埽烟霞筑吟坫。”诗人进一步赞美汪实尺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在此处创作诗歌,享受文学的乐趣。
“君家名园先世贻,维何藏之富铅椠。”诗人提到汪实尺的园子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藏书丰富,足以滋养其才华。接着,“陆家充栋曹盈仓,养就君才许华赡。”诗人以“陆家充栋曹盈仓”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汪实尺家中藏书之多,培养了他丰富的学识和才华。
“相逢意气山为倾,倏见挥毫天可换。”诗人与汪实尺相遇时,彼此心意相通,仿佛连山也为之倾倒。两人挥毫泼墨,创作出的作品仿佛能改变天空的颜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汪实尺才华的钦佩和两人友谊的深厚。
“苦将辁朴尘齿牙,何异蹄涔比天堑。”诗人以“辁朴”比喻自己的浅薄,与汪实尺的才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谦。同时,将自己比作“蹄涔”(小水洼)与“天堑”(深沟)进行对比,强调了自己的渺小与汪实尺才华的广阔。
“肯容庑赁已幸叨,许借书抄益愁忝。”诗人表达了对能与汪实尺交往的荣幸,同时也因无法借阅其藏书而感到遗憾。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惜。
“半生无术孟浪游,五字未工穷有验。”诗人回顾自己半生的游历,虽然尝试过各种方法,但并未取得显著成就,表达了对自己努力与成果之间差距的感慨。
“知君博我良苦心,祇恐病处难为砭。”诗人深知汪实尺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或改进。
“反思昨梦天风吹,百尺楼头位书剑。”诗人反思过去的一场梦境,梦中自己站在百尺高楼之上,手持书剑,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早知此景眼前得,何事十年徒羡艳。”诗人感叹如果早知道眼前就能见到这样的美景,何必浪费十年的时间去羡慕他人。
“吾徒亦有二三子,天涯独学劳远念。”诗人提到自己也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远方独自学习,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鼓励。
“行方作书慰藉之,书成已有鸡鸣店。”诗人决定写信给远方的朋友,以此来安慰他们,信件完成后,已经到了鸡鸣时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知识探索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