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育王十二题·其七灵鳗井》
《和育王十二题·其七灵鳗井》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田苗自枯槁,井鳗人所祷。

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0)
注释
田苗:农作物。
自:自然地。
枯槁:枯萎凋零。
井鳗:井中的鳗鱼,可能指井神或祈求的对象。
人所祷:人们祈祷的对象。
若:如果。
教:让。
龙:古代神话中的神物。
有灵:有灵验。
此鱼:这些鳗鱼。
何足道:哪里值得一提。
翻译
田里的作物自然枯萎,人们向井中的鳗鱼祈祷。
如果龙真的有灵验,那么这些鳗鱼又算得了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李觏创作的《和育王十二题·其七·灵鳗井》中的四句。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一幅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融入了对天地神灵的一种期待与讽刺。

"田苗自枯槁" 描述的是农作物因缺水而干枯的景象;"井鳗人所祷" 则是说人们对于能在干涸的井里捕捉到鱼儿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有求神拜鬼之意。接下来的两句"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表达了诗人的讽刺态度——如果说龙真的有灵性,那么这点小事如捕鱼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神灵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世间渺小欲求的反思。李觏借此抒发了一种超脱凡俗、观照天地万物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送陈养晦赴松阳校官

书生不用世,什九隐儒官。

抱璞岂不佳,居贫良独难。

陈子剡中秀,盛年早弹冠。

尝搴丹丘云,亦窥沧海澜。

仙真愿喜笑,鱼龙从盘桓。

天风一吹激,却步赤松关。

谅子太宇定,悠然置悲欢。

但令怀居辈,极目劳追扳。

(0)

赠针医范秀才

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

鍊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

秘摄鱼千里,空飞鹤当轮。

功成倘相挟,平地脱风尘。

(0)

送旨上人西湖并寄邓善之

闻说西湖也自怜,君游更傍早春天。

六桥水暖初杨柳,三竺山深未杜鹃。

旧壁草生寻旧刻,新岩茶熟试新泉。

城中新友须相觅,西蜀遗儒解草玄。

(0)

陈无逸张仲实皆授徒城中相望遣闷小诗往问

閒身不用苦咨嗟,随分风流阅岁华。

白日垂帘同卖卜,清流岸帻胜趋衙。

飞书漆椠诗无草,夹注高檠眼未花。

更喜芳邻连二妙,时时衿佩问东家。

(0)

铜山寺口初见梅花书寄何则颜二首·其一

吴歌楚舞送年华,忆著终还不似家。

今日春风吹梦醒,铜山寺口见梅花。

(0)

铜山寺口初见梅花书寄何则颜二首·其二

沙疏石瘦水涓涓,折得梅花费两年。

更与何人说潇洒,香中行坐水中眠。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