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自枯槁,井鳗人所祷。
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田苗自枯槁,井鳗人所祷。
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李觏创作的《和育王十二题·其七·灵鳗井》中的四句。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一幅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融入了对天地神灵的一种期待与讽刺。
"田苗自枯槁" 描述的是农作物因缺水而干枯的景象;"井鳗人所祷" 则是说人们对于能在干涸的井里捕捉到鱼儿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有求神拜鬼之意。接下来的两句"若教龙有灵,此鱼何足道" 表达了诗人的讽刺态度——如果说龙真的有灵性,那么这点小事如捕鱼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神灵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世间渺小欲求的反思。李觏借此抒发了一种超脱凡俗、观照天地万物的心境。
书生不用世,什九隐儒官。
抱璞岂不佳,居贫良独难。
陈子剡中秀,盛年早弹冠。
尝搴丹丘云,亦窥沧海澜。
仙真愿喜笑,鱼龙从盘桓。
天风一吹激,却步赤松关。
谅子太宇定,悠然置悲欢。
但令怀居辈,极目劳追扳。
闻说西湖也自怜,君游更傍早春天。
六桥水暖初杨柳,三竺山深未杜鹃。
旧壁草生寻旧刻,新岩茶熟试新泉。
城中新友须相觅,西蜀遗儒解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