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树世间稀,天与科名不与时。
倍厚每生同族敬,风流多结贵游知。
吾于鲁肃情偏厚,客谓文园疾莫支。
抚几自悲还自慨,喜君跨灶有诸儿。
亭亭玉树世间稀,天与科名不与时。
倍厚每生同族敬,风流多结贵游知。
吾于鲁肃情偏厚,客谓文园疾莫支。
抚几自悲还自慨,喜君跨灶有诸儿。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昭子的作品,名为《挽赵秋晓》。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赵秋的深厚情谊和不舍。
“亭亭玉树世间稀”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赵秋在当时社会中的卓尔不群,犹如稀有的美玉一般。"天与科名不与时"则是说他的人品和学问都得到了天的赋予,并非随波逐流于世俗。
“倍厚每生同族敬”表明作者对赵秋的敬重之情远胜于常人,"风流多结贵游知"则描绘了两人在文学和品德上的深厚交往,他们都是文人雅士,彼此欣赏。
"吾于鲁肃情偏厚"一句,用鲁肃比喻自己的忠诚和厚道,暗示作者对赵秋的特殊感情。"客谓文园疾莫支"则是说即使远行作客的人,也会因为思念这份深情而感到心痛。
“抚几自悲还自慨”表达了作者在独处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深,甚至引起内心的波动。最后,“喜君跨灶有诸儿”则是对赵秋家族美满的一种祝愿,希望他家中子孙满堂。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与赵秋之间的情谊深厚,以及对友人品德和学问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和文学交流的特点。
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坟出蕺蕺。
气凌云天,龙腾凤集。
尽为风消土吃,狐掇蚁拾。
黄金不啼玉不泣,白杨骚屑。
乱风愁月,折碑石人,莽秽榛没,牛羊窸窣。
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一领彤弓下赤墀,惟将清净作藩篱。
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
心染烟霞新句出,笔驱奸蠹宿根隳。
鄱阳黎庶还堪羡,头有重天足在□。
司马迁文亚圣人,三头九陌碾香尘。
尽传棣萼麟兼凤,终作昌朝甫与申。
楼耸娇歌疏雨过,风含和气满城春。
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见高宗梦里人。
高高历山,有黍有粟。
皇皇大舜,合尧玄德。
五典克从,四门伊穆。
大道将行,天下为公。
临下有赫,选贤用能。
吾皇则之,无斁无逸。
绥厥品汇,光光得一。
千辐临顶,十在随跸。
大哉大同,为光为龙。
吾皇则之,圣谋隆隆。
纳隍孜孜,考考切切。
六宗是禋,五瑞斯列。
排麟环凤,披香立雪。
四夷纳赆,九围有截。
昔救世师,降生竺乾。
寿春亦然,万年万年。
夜雨山草滋,爽籁生古木。
闲吟竹仙偈,清于嚼金玉。
蟋蟀啼坏墙,苟免悲局促。
道人优昙花,迢迢远山绿。
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
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
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
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
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
山翁寄术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
清气生沧洲,残云落林薮。
放鹤久不归,不知更归否。
支策到江湄,江皋木叶飞。
自怜为客远,还如鹊绕枝。
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举世只堪吁,空知与道俱。
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
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
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
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
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
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
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
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
山色锄难尽,松根踏欲无。
难评传的的,须到不区区。
撩舍新罗瘦,炉烟榾柮粗。
烧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厨。
师去情何切,人间事莫拘。
穿林宿古冢,踏叶揭空盂。
无事终无事,令枯便合枯。
他年相觅在,亦不是生苏。
撑船碧江上,春日何迟迟。
汀花最深处,拾得鸳鸯儿。
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樵叟无忧苦,地仙亦何别。
茆屋岸花中,弄孙头似雪。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
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仁政无不及,乳獭将子行。
谁家苦竹林,中有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