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六籍燃除士不磨”一句,指的是朝廷为了巩固统治,对于儒家经典进行修改和删减,以控制思想,限制学者思考,这种做法被王安石批评为是对文化传承的摧毁。而“骊山如此盗兵何”则暗指当时军政混乱,边疆不稳,国力耗损。
接下来的“五陵珠玉归人世”一句,五陵指的是汉代高官贵族的墓地,而珠玉常用来比喻珍贵之物,这里可能象征着文化遗产或人才。诗人感叹这些珍贵之物原本应属于民间,却因为权力斗争和社会动荡而被埋藏。
最后“却为诗书发冢多”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风气的不满,人们为了寻找墓葬中的宝物,不惜挖掘古墓,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历史遗迹,也反映出社会伦理的失衡。王安石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他对于文化传承、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的深切关怀。
元祀俨将临,迁坐凛明旦。
读卦玩金柅,抚时卜石燕。
岂惟例彻乐,早已敕减膳。
修省切衷独,愧以谕群彦。
骄阳烈中天,炎风荡广殿。
广殿清严所,尚不禁熇暵。
伤哉彼稚苗,待泽亟陇畔。
日暮未兴云,翘首益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