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万年欢.春思》
《万年欢.春思》全文
宋 / 史达祖   形式: 词  词牌: 万年欢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0)
注释
谢桥:即为谢娘桥,泛指站着心爱女子的桥。
灯市:指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市。
绿:是一种刍草的名。
燕台:用唐诗人李商隐事。
柳发:亦指自己稀疏的头发。
翻译
漫步在谢桥边,吹拂着落梅的轻风,也吹满双袖。沿岸春寒未褪,犹见残雪痕迹。元宵过后,小草发青芽,春天已经到来。山川间阻,音信难通,只能把一襟幽怨,寄诸燕子,可惜它还未飞回。那远方的情人啊,这时也许在轻烟迷漫的溪水边采摘绿草归来,她一定满怀心事,连花心深处都沁透着她的春愁。
这一切,并不关两人深厚的感情有所改变,而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自己纵使有李商隐那样的风流文笔,但在此情此境,也难道出离别苦楚。回首前尘,那幽深的小径,微风吹衣,你,久久地悄立玉阶之下。夜色渐深,清凉的露水侵进罗袜,还在等待我的到来。一切皆成过往,只有那柳树疏疏的长条,依旧纷披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晚上,又沾上清凉的露水,在月下来回拂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万年欢·春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阴雪"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冷的春日景象。梅花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情操,而这里的“两袖梅风”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清高与孤独。桥边的岸痕依然带有阴雪,显示出冬去春来的过渡时节。

"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 这里描述的是时间飞逝和生命生长的速度。匆匆灯市可能指的是元宵佳节后日子迅速流逝,而“草根青发”则是春天万物复苏的象征。

接下来的 "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里那些美好而又容易失去的声音(如燕子的鸣叫声)的怀念。这些声音虽然美妙却也往往是遥远和模糊的。

"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这些句子描绘了春日里人们在烟雾缭绕的小溪边采集野菜的情景。诗人认为这些采绿的人们内心一定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非干厚情易歇"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容易磨灭的深情的珍视。

最后几句 "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唏春,夜来和露梳月" 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的回忆,以及面对眼前不断变化的世界时那种无奈的情绪。小径上的风吹拂在衣上,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景物。而那些旧事如同侵袭心头的罗袜,令人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最后,柳树发出了唏嘘声,这是春天的象征,而夜晚的露水则让人联想到梳理月光,表达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自然界中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

作者介绍
史达祖

史达祖
朝代:宋   字:邦卿   号:梅溪   籍贯:汴(河南开封)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猜你喜欢

乌墩密印大师仁公真赞

唇口能缄,眉目如笑。应外而冲,虚中而照。

全身放下是全身,一点独灵常了了。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十二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

泥牛斗里同归海,玉线联时妙契针。

未坠绵绵吾祖绪,不忘切切老婆心。

风前一弄无弦曲,会有丛林人赏音。

(0)

恭鉴二禅人干浴镬求颂·其一

大冶镕金入范看,不嫌口阔肚皮宽。

得来妙触通身眼,净放光明赤肉团。

衲子落成俱受赐,檀那相助许投干。

底心试问楞严友,道契圆通只个般。

(0)

别满首座

丹山凤窟冷相依,惭愧如今羽翼齐。

云外翔鸣同颉颃,林间啄步暂分携。

玉华衔处天容晓,珠树栖时月影低。

引喙醴泉期后会,殆将新语濯尘泥。

(0)

送觉禅人

明月堂虚客不留,衡湘秀处赋清游。

回途复妙无遗影,天水从来一样秋。

(0)

偈三首·其三

菜园墙倒晴方筑,房店篱穿雨过修。

院宇漏时随分整,儿孙大小尽风流。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