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王公佩见寄》
《答王公佩见寄》全文
明 / 姚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池上绿阴肥,天涯客赋归。

心随流水远,迹与故人违。

千里复万里,斑衣当锦衣。

终焉林下梦,不逐五云飞。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姚绶所作的《答王公佩见寄》。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远方友人的寄赠,内心思绪万千,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深深思考。

首句“池上绿阴肥”,描绘了一幅夏日池塘边绿树成荫的画面,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整首诗营造了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天涯客赋归”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他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旅人,此刻正因友人的寄赠而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心随流水远,迹与故人违。”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心境比作随流水远去,无法回到过去,同时也表达了与故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聚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千里复万里,斑衣当锦衣。”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即使相隔千里万里,斑衣(古代孝子的服饰)也胜过锦衣(华丽的衣服),这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眷恋。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困境或抉择,需要在亲情与个人追求之间做出选择。

最后,“终焉林下梦,不逐五云飞。”这两句诗以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态度。林下的梦,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而不逐五云飞,则意味着他不会盲目追逐名利,而是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内心的世界。整首诗在深情与理智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以及个人追求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智慧与坚持。

作者介绍
姚绶

姚绶
朝代:明   字:公绶   号:谷庵   籍贯:浙江嘉兴大云寺   生辰:1422—1495

姚绶(1422—1495)明代官员、书画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丹丘生、谷庵子、云东逸史,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顺八年进士,官监察御史。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猜你喜欢

四月初五日夜直·其五

苑树宫墙返照黄,小窗净几味偏长。

消磨一日吾何惜,便借衙斋作道场。

(0)

三月初十日夜直·其四

仰观郁彼苍,星斗挂宫阙。

理乱若不闻,碧海行孤月。

与人家国事,书空徒咄咄。

同舟而遇风,何敢望吴越。

即来忍遽去,插手恐难歇。

倦甚可入梦,暂息在恍惚。

(0)

夜直杂诗·其四

恩遇何曾得寸酬,峨眉谣诼转遗忧。

冬郎欲毕金銮记,未必朱梁许暂留。

(0)

杂诗·其八

秋草雁来红,斓斑幻奇彩。

朱黄色独明,百卉殊不逮。

丹枫与乌桕,经霜叶亦改。

西风万物老,绚烂意何在。

壮夫迫迟暮,才进有馀慨。

草木竞一时,后凋须我辈。

(0)

答乙盦短歌三章·其三

秋气虽宜诗,鬼语乃诗病。

君诗转西江,驾浪极奔劲。

云何弄细碎,意属秋坟夐。

四灵若灵鬼,底足托高咏。

人间匪佳味,孤唱泪暗迸。

故交去堂堂,关张等无命。

共君伴残岁,后死聊自圣。

(0)

朱丙君求题张瑞图草书长卷

崇祯定逆案,阁臣居其四。

生祠谁书碑,二水败以字。

其书颇精熟,实则有习气。

岂不劲且巧,所乏萧散味。

竖眉复怒目,俗笔在刻意。

对策列第三,立论却有致。

用人古不分,称职足为治。

君子与小人,强名乃多事。

人污言不废,此理未为悖。

朱君得此卷,喜看腾掷势。

缶庐亦许可,绝叹龙虎臂。

吾意独轻之,一说聊可备。

缶庐擅三绝,诗笔挟忠义。

莫持张比吴,逝者有馀愧。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