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不忍·其三》
《四不忍·其三》全文
宋 / 刘子翚   形式: 古风

平沙月转旌旗影,擐甲为衾戈作枕。

此时饮恨念銮舆,玉体能胜暴露无。

问安使者空相继,清跸不回宫殿闭。

请缨傥未缚酋渠,我榻虽安何忍寐。

(0)
注释
月:月亮。
旌旗:旗帜。
擐甲:披甲。
衾:被子。
戈:兵器。
枕:枕头。
饮恨:满怀悲愤。
銮舆:皇帝的车驾。
玉体:尊贵的身体。
暴露:遭受风吹日晒。
问安使者:慰问使者。
清跸:皇帝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通行。
宫殿闭:宫殿关闭。
请缨:请求出战。
酋渠:敌首。
我榻虽安:即使我的床铺安稳。
忍寐:安心入睡。
翻译
月光下,沙漠中的旗帜投下长长的影子,战士们披甲而眠,武器成了他们的枕头。
此刻心中充满悲愤,思念着皇帝的车驾,担心皇上的身体能否抵挡得住风寒露冷。
慰问的使者络绎不绝,但皇帝的车队并未归来,宫殿大门紧闭。
如果未能擒获敌首,即使我的床榻安稳,又怎能安心入眠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夜晚,月光下旗帜和甲胄的影子交错,他将甲衣当被,戈矛作为枕头,表达了他对于战事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此时饮恨”四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与哀伤;“玉体能胜暴露无”则是对君主安危的关切,担心皇帝的安全遭受威胁。

“问安使者空相继”显示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隔绝,而“清跸不回宫殿闭”则形象地描绘出边塞与都城之间的断绝。诗人通过“请缨傥未缚酋渠”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我榻虽安何忍寐”则展现了即便身处安全之地,也难以入睡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军事生活的刻画,反映出边塞将士们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刘子翚在宋代以其严谨的词风和深沉的思想感情著称,这首诗正体现了他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朝代:宋   字:彦冲   号:屏山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生辰:huī)(1101~1147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你喜欢

和裘笙白孝廉秋夕忆永丰景物见怀韵·其二

犹记离筵袂未分,狂歌相对正微醺。

楼前花萼临秋水,画里江城倚夕曛。

桐老凤巢空滴雨,天高鹗路欲盘云。

瀛洲何日重携手,指点家山话故群。

(0)

庐山天池寺联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0)

观音堂联

有感斯通,慈悲洒遍杨枝露;

无微不至,悔悟难期杜木天。

(0)

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0)

挽张之洞联

自昔云然,身历夫越吴晋楚诸邦,敷文教,振武功,裕国安民,谋猷共仰,既电谕乘龙北上,知其台阁独登,翘首中朝贤令辟;

而今已矣,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重外交,修内治,经天纬地,奏议俱存,忽邮传跨鹤西归,恨未祭筵亲奉,伤心来世再同游。

(0)

赠林昌彝联

六经筐篚摛金版;五典琴筝奏玉弦。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