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诗人以无味的态度吟咏诗歌,似乎随手拈来经典,但却在寻访行走于疏野之人。身处江畔寺院,其庭院内没有树木,山环绕着天边,有军队行进的路途。竹瓦上雨声淅沥,每日都如此;纸糊的窗棂透出灯光,照亮了夜晚残留的时光。诗人从容不迫地沉浸在一场清凉的梦境中,当醒来后,回到龙潭,开始扫除石头上的苔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身处偏远的江寺之中,四周环境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萧瑟之感。同时,"山绕天涯路有兵"一句透露出外界的动荡与不安,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竹瓦雨声、纸窗灯焰等,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清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平和世界的向往。
最后一句"归到龙潭扫石枰"则更深化了这种隐逸之情,龙潭作为一个自然界的隐秘所在,诗人在此进行劳作,更是将自己的生命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