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迟启绛扉,鸳班双引六龙飞。
泰坛宝鼎斟明水,翠幄华镫烛紫微。
韶奏共看仪凤下,书传不倩彩鸾归。
清时侍从惭恩遇,拟献甘泉愿未违。
玉漏迟迟启绛扉,鸳班双引六龙飞。
泰坛宝鼎斟明水,翠幄华镫烛紫微。
韶奏共看仪凤下,书传不倩彩鸾归。
清时侍从惭恩遇,拟献甘泉愿未违。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南郊祭祀的庄严场景。首句“玉漏迟迟启绛扉”,以“玉漏”象征时间的缓慢流逝,暗示仪式的庄重与神圣;“绛扉”则为红色的大门,预示着喜庆与尊贵。接下来,“鸳班双引六龙飞”描绘了仪仗队列的壮观,双行的队伍引领着六龙飞驰,展现出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泰坛宝鼎斟明水,翠幄华镫烛紫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隆重氛围。在泰坛上,宝鼎中斟满了清澈的明水,翠绿的帷幕和华丽的灯笼照亮了紫微宫,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宝鼎、明水、翠幄、华镫、紫微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崇敬。
“韶奏共看仪凤下,书传不倩彩鸾归”两句,描述了音乐与舞蹈的表演,以及神鸟降临的景象。韶奏,即古代的宫廷音乐,仪凤则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着吉祥与和谐。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祭祀仪式的盛大与神圣。
最后,“清时侍从惭恩遇,拟献甘泉愿未违”表达了诗人作为侍从,在这样一个清平盛世参与祭祀活动的荣幸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亲自贡献更多力量的遗憾,但这种遗憾并未改变他对国家与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郊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明代皇家祭祀的宏大与庄严,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君主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敬畏之心。
淮南秋物盛,稻熟蟹正肥。
况身为酒官,醇酎饮不非。
傥观众人醉,徒自使世讥。
与君伯氏好,试以此言归。
姑苏城头乌哺时,长洲草绿春袍归。
鲁桑叶小蚕出迟,吴田水暖牛耕肥。
里胥争迎悬寮喜,入门先自易綵衣。
拜亲然后及王事,簿书岂得长相鞿。
乘驴雪中来,别我千里归。
江南梅花发,身与越乌飞。
几年客大梁,著尽箧中衣。
空馀一束书,去恨识者稀。
古者二千石,高车驾青骊。
车前陈曲盖,车后建朱旗。
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所付重威惠,所仰抚茕嫠。
景亳实钜屏,往俾国相之。
国相称疾还,正值民阻饥。
朝廷急恤养,选守莫与宜。
君尝典海陵,政绩为众推。
今授辄辞命,大夫多飞绥。
屡上不得请,饬驭俄轻赍。
既体尧舜仁,又答稷禼知。
八月风渐高,木叶将披披。
郊原枣已剥,场圃黍可治。
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
何当过苦县,肯暇观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