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能忘我,天游不用心。
膻香群蚁聚,树静一蝉吟。
败井劳深汲,荒庭阙近寻。
枕书聊假息,夕日半墙阴。
物化能忘我,天游不用心。
膻香群蚁聚,树静一蝉吟。
败井劳深汲,荒庭阙近寻。
枕书聊假息,夕日半墙阴。
这首诗《物化》由金代诗人史肃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联“物化能忘我,天游不用心”,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以“物化”为媒介,达到忘我的境界,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融为一体,无需刻意追求或思考,自然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膻香群蚁聚,树静一蝉吟”,运用对比手法,以“膻香”与“群蚁聚”描绘出一种热闹而略带俗气的场景,与后句“树静一蝉吟”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之美。蝉鸣声中,似乎蕴含着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韵律,引人深思。
颈联“败井劳深汲,荒庭阙近寻”,转而描写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通过“败井”和“荒庭”的细节,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感。
尾联“枕书聊假息,夕日半墙阴”,收束全诗,诗人选择在书卷中寻求片刻的慰藉,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心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平静的接受。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了其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物化》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金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在繁华与荒凉之间寻找心灵归宿的哲学思考。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
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
践言贵去伐,为善存好生。
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
妙术镂金版,真言隐上清。
密行贵阴德,显证表长龄。
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
苦集始觉知,因果乃方明。
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
分别根难一,执著性易惊。
穷源无二圣,测善非三英。
大椿径亿尺,小草裁云萌。
大云降大雨,随分各受荣。
心想起异解,报应有殊形。
差别岂作意,深浅固物情。
八风占阵气,六甲候兵韬。
置府仍张幕,麾军即秉旄。
长旗临广武,烽火照成皋。
巡寒重挟纩,酌水胜单醪。
阵后云逾直,兵深星转高。
电燄驱龙马,山精镂宝刀。
塞迥翻榆叶,关寒落雁毛。
既得从神武,何须念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