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开处石堂幽,咫尺丹霞在上头。
山色一家无向背,水声千派自分流。
云生锦石寒侵榻,风过霜林叶满楼。
借问主人何处去,秋成时节半西畴。
洞门开处石堂幽,咫尺丹霞在上头。
山色一家无向背,水声千派自分流。
云生锦石寒侵榻,风过霜林叶满楼。
借问主人何处去,秋成时节半西畴。
这首明代成鹫所作的《锦石岩》诗,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山中景致。首联“洞门开处石堂幽,咫尺丹霞在上头”,以开门见山的手法,描绘了山洞开启后,石室内的幽静景象,而远处的丹霞则在眼前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既近且远的空间感。
颔联“山色一家无向背,水声千派自分流”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山色连绵不绝,不分方向,水声从四面八方汇聚,各自流淌,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颈联“云生锦石寒侵榻,风过霜林叶满楼”则将视角转向更为细腻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于锦石之上,带来一丝凉意,风吹过霜覆盖的树林,落叶飘洒在楼阁之上,生动地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山中景色。
尾联“借问主人何处去,秋成时节半西畴”以问句收尾,似乎主人已不在,只留下这美丽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主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致的多维度美,既有宏观的壮丽,又有微观的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近郡称良牧,如公实罕伦。
处家原俭朴,施政本宽仁。
不扰心如水,无私化若神。
镇浮安属吏,持重协同寅。
忆昨虞汀寇,烦公抚邵民。
孤城存保障,列壁静风尘。
课最逾三载,生灵煦一春。
村村田悉垦,户户粟皆陈。
大府方交剡,高情自乞身。
攀辕徒拥霸,遮道莫留恂。
淮海通诸夏,溪山望七闽。
作诗无溢美,端不愧风人。
中道迫生理,忧患未渠央。
用此较古今,常疑今世长。
息肩幸一憩,忽已鬓发苍。
颠倒百年间,悲乐安可量。
梦中逢故友,相与倾壶觞。
举觞梦即觉,此酒谁复尝。
草木依寒暑,荣悴尚有当。
人生顾异此,弱质徒皇皇。
乔松不可愿,放志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