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近神仙宅,苍松一径遥。
閒来弄泉石,无意问参寥。
家近神仙宅,苍松一径遥。
閒来弄泉石,无意问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诗人以“家近神仙宅,苍松一径遥”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隐居之所。这里的“神仙宅”并非实指,而是借喻隐士所追求的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苍松一径遥”则通过苍松与幽径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接下来,“閒来弄泉石,无意问参寥”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在闲暇之时,他亲近自然,与泉水、岩石为伴,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自我修养的过程。而“无意问参寥”中的“参寥”,既可理解为与自然界的对话,也可视为对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与探索。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表达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对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
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
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
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
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
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