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优霖傍晓晴,孟秋景色特分明。
河东适可过桥去,月朔因为礼寺行。
夹路香风拂禾黍,落川新涨带榛荆。
雨旸太觉如人意,益觉夔夔慎捧盈。
一夜优霖傍晓晴,孟秋景色特分明。
河东适可过桥去,月朔因为礼寺行。
夹路香风拂禾黍,落川新涨带榛荆。
雨旸太觉如人意,益觉夔夔慎捧盈。
此诗描绘了夏末初秋时节的一场及时雨后,清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首句“一夜优霖傍晓晴”描绘了夜雨之后,晨光初现的宁静与清新。接着,“孟秋景色特分明”点明了此时正是秋季的开始,景色格外鲜明。
“河东适可过桥去,月朔因为礼寺行”两句,描述了诗人前往寺庙参拜的情景,通过“适可”和“因为”等词,体现了诗人对宗教活动的虔诚与尊重。同时,也暗示了雨后的道路可能湿滑,需谨慎前行。
“夹路香风拂禾黍,落川新涨带榛荆”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香风拂过稻田与谷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而河水上涨,不仅滋润了土地,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即使在岸边长满了榛荆,也显得生机勃勃。
最后,“雨旸太觉如人意,益觉夔夔慎捧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激之情,认为这场雨仿佛是按照人心意而降,让人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敬畏。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珍惜所获得的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
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
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
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
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
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
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