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在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在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自然之美。"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一句,便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深藏于连绵山峦之间的幽静小镇景象。"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烟云水石之美的感悟,这些元素在他的笔下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融入了诗人的情怀。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中的“小蓬瀛”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小径图。"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则是对季节变化的一种感受,尽管正值炎热之时,却似乎能感受到一丝秋日的凉意。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表达了诗人对登临高处以观赏新鲜天气的喜爱。紧接着的"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之人难以到来的偏远所在的欣赏与自得。
"漫歌无人听,在酒共我倾"中,诗人的独唱变成了对孤寂自然景观的一种交流,而这种交流似乎更胜过人间的交往。最后一句"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则是诗人在一次次地回望之际,对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景象之间关系的一种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独自享受这些美景的心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瀰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