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柱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击柱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古战场上的壮烈景象。"击柱论功不忍看",表现的是战争胜利后的检阅军功,但这种血腥的成果是如此残酷,让人难以直视。而"筑坛刑马誓河山"则描绘了古代将领在战前筑坛杀马盟誓的宏大场面,通过对自然山河的盟誓来表达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接着,诗人提及"当年绛灌知何似",这里的“绛灌”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战事,其具体情况已经难以详考,但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读者对历史深处的想象和联想。最后一句"只在春秋鲁卫间"则将时间定格在了春秋时期的鲁国与卫国之间,这段时光充满了战争与变革,是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的时代。
整首诗通过对古战场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点拨,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
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
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
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
韵高格妙。不数闲花草。
向晚小梳妆,换一套、新衣始了。
横钗整鬓,倚醉唱清词,房户静,酒杯深。
帘幕明残照。扬州一梦,未尽还惊觉。
自恁在心头,拈不出、何时是了。
吴霜点鬓,春色老刘郎,云路远,晚溪横,谁见桃花笑。
桂乡云万缕,更飞雨、洗香车。
念密会经年,银潢浪阻,玉露期赊。
灵星瑞桥对展,散匆匆、喜色满天涯。
回首丁宁晓角,未宜吹动梅花。家家。
竞赏彩茸,穿桂影、醉流霞。
渐舞袖翻鸾,歌声缀凤,钗影交加。
人间共饶宴乐,算天孙、怎忍遣河斜。
莫惜西楼剪烛,大家同到啼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