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晚正晴,仙舟如画一毫轻。
空中云接高低树,镜里天浮上下星。
锦缆牵风归鸟断,兰桡摇月睡龙醒。
三更候吏津头立,笳鼓声中道姓名。
浩浩长江晚正晴,仙舟如画一毫轻。
空中云接高低树,镜里天浮上下星。
锦缆牵风归鸟断,兰桡摇月睡龙醒。
三更候吏津头立,笳鼓声中道姓名。
这首《晚渡扬子江》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长江夜景图。诗人康麟以细腻的笔触,将晚晴时分的长江与仙舟、空中云树、水中星辰、归鸟与龙舟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浩浩长江晚正晴”,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长江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片晴朗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仙舟如画一毫轻”一句,将仙舟比作画中之物,轻盈地漂浮于江面,既体现了船的轻巧,也暗示了乘船者的超凡脱俗。
“空中云接高低树,镜里天浮上下星”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江面的景象。空中云朵仿佛与江边的树木相连,而倒映在水中的星星则如同镶嵌在镜面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又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锦缆牵风归鸟断,兰桡摇月睡龙醒”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锦缆随风轻轻摆动,似乎与归巢的鸟儿呼应;而兰桡(装饰精美的船桨)在月光下摇曳,唤醒了沉睡中的龙。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活力。
最后,“三更候吏津头立,笳鼓声中道姓名”两句,通过描绘三更时分渡口的守吏,以及在笳鼓声中报姓名的情景,不仅增添了故事性,也体现了古代渡江仪式的庄重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渡扬子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