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塌扱与娄罗,判却风光屐齿磨。
老柳强颜翻拓跋,新禽满意奏娑陀。
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
须信斯文天未丧,龙蛇虎豹底烦呵。
不论塌扱与娄罗,判却风光屐齿磨。
老柳强颜翻拓跋,新禽满意奏娑陀。
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
须信斯文天未丧,龙蛇虎豹底烦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社前一日点检山房用呵字韵》。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房周围的景致和个人心境。首句“不论塌扱与娄罗”,可能是指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诗人对山房的喜爱不改,暗示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次句“判却风光屐齿磨”则形象地写出诗人漫步山间,欣赏风景,鞋子都因频繁行走而磨损。
第三句“老柳强颜翻拓跋”,通过描绘老柳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赏。第四句“新禽满意奏娑陀”,则以新鸟欢快的鸣叫,象征着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愉悦。
第五、六句“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诗人借山水之景表达出即使下雨也不妨碍他停留,即使无法静心禅修,这样的生活也足够丰富。最后一句“须信斯文天未丧,龙蛇虎豹底烦呵”,诗人坚信在艰难困苦中,文化与智慧不会消亡,表达出对知识和文化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麹生来言,素娥寄声,偶阆苑游。
问去年今夕,逢余桂岭,前年今夕,见子菟裘。
何事尘劳,启人厌倦,痴兔老蟾因缩头。
宜珍重,要相期后会,直待来秋。
休休。
莫舞凉州。
岂巫女风姨相妒不。
枉停歌准拟,冰轮东上,持杯顾恋,银汉西流。
一笑天慳,四并时少,应负珠帘十二楼。
呼蕉叶,且与生酹古,排遣牢愁。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亲授一灯。
自檄草参筹,宾筵领袖,鼎梅助味,省闼权衡。
华国文章,立朝风力,犹有老成人典刑。
如公样,盍夜趋宣室,昼对延英。
乘轺惠我湘民。
作翼轸中间一福星。
正千艘漕玉,张颐西峤,单车把绣,将指南闽。
过阙留中,历阶而上,方值汉朝更化新。
南中事,若君王问及,老弗能胜。
镇日山行,人倦也、马还无力。
游历处,总堪图画,足供吟笔。
涧水绿中声漱玉,岭云白外光浮碧。
信野花、啼鸟一般春,今方识。
真可羡,林泉客。
真可叹,尘埃役。
想希夷冷笑,我曹踪迹。
七十二峰神物境,几千万壑仙人室。
待身名、办了却归来,相寻觅。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
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
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
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
人应似,年年好。
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
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
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岩壑。
天付与、老身游戏,余生吃著。
剩喜酒能消世虑,翻疑书解妨人乐。
听两翁、白雪寄新词,愁言莫。
毋自叹,蒿莱恶。
甘自味,齑盐薄。
对乱花丛竹,翠红交错。
元亮悦闻亲友话,羲之常恐儿曹觉。
望碧云、休忆女乘鸾,人骑鹤。